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小宝宝高烧 家庭处理方法

2016-07-06 互联网 A +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适当的发热对抵抗疾病是有好处的。但是小儿高烧会导致惊厥等不良后果,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然而,由于知识的缺乏,许多家长对此却存在误区,或者是不够重视,或者过于紧张,这都会对小孩带来不利的影响。

小儿发生疾病,特别是各种感染很容易并发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一般小儿测腋窝温度>37℃称为发热,37.1℃~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为高热,也就是俗话说的高烧;还有一种发热表现为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小儿发热一般表现为面色通红,热退时出汗等。有些情况下,如被盖捂得太多太紧、大热天刚从户外回来、小孩刚有剧烈的活动等,立即量体温都会暂时升高。这些情况不能算发热,应在适宜环境下休息15分钟后再量体温。

高烧的后果

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烧,可能干扰小儿体内环境的稳定,如不及时处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惊厥,俗称抽搐。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到3岁,平时体质较好的小儿,常发生在病初(发病24小时以内),多为全身性大发作,表现为不自主抽动、意识不清,持续时间数分钟以内。如不及时降温处理,惊厥还会再次发作。

高烧可使小儿呼吸增快、散热过多,引起脱水;可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额发烫而四肢冰凉,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高烧还可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而致低钙惊厥等。此外,小儿高烧还可能是某些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就有可能延误诊治。

错误的家庭处理

面对小儿高烧,很多家长推行“捂汗法”,认为大汗一出热就退了。在儿科门诊时常常会遇到高烧的小孩,有时甚至是大热天,家长用被子捂得小孩满头大汗。还有的认为发热小孩怕凉、怕风,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小儿体温调节不稳定,“捂汗法”常常捂不出汗,反而越捂体温越高,常常捂出抽搐来。小孩在发热初温度上升期可能怕风、寒颤,但随后温度达高峰,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毛孔打开、汗腺分泌,散热加快。这时,小儿不应怕风、怕惊,医生甚至采用冰敷、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

[1]>下页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