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室性期前收缩疾病概述室性期前收缩又叫室性早搏,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高于房性及交界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比其他类型的早搏更明显。
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描述室性期前收缩,这是一种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
症状体征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当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可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如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可引起晕厥。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心绞痛与低血压。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可见正常或巨大的a波。
疾病病因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缺氧、手术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电解质紊乱、神经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诊断检查心电图检查的特征如下: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QRS无波群主波方向相反。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或多源性期前收缩。5、室性并行心律心室的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其心电图表现为:①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②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③当主导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波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治疗方案首先应对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症状及其原有心脏病作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决定是否给予治疗,采用何种方法治疗以及确定治疗的终点。1、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一般很少需要应用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仍遵循上述处理原则。如患者合并二尖瓣反流及心电图异常表现,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可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无效时始改用I类药物。2、急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患者有很高的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过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先兆,特别是作出现以下情况时: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每分钟超过5次);多源(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R-on-T)。因而提出,所有患者均应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药物为静注利多卡因。近年研究发现,原发性心室颤动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并无必然联系。自从开展冠心病加强监护病房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率已大大下降。目的不主张在所有患者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对早期出现上述类型室性期前收缩时使用。利多卡因无效时改用静注普鲁卡因胺。若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期前收缩,早期静脉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发生在其他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如变异型心绞痛、溶拴治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3、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危险性,特别是伴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时,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应用某些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尽管药物能有效抑制室性期前收缩,总死亡率反而显著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当避免应用I类,特别是IC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低剂量胺碘酮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力衰竭伴游有关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死亡率与心脏性死亡率。日常生活要注意避免劳累,力气透支过度,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新鲜的鱼。不可以吃甲鱼。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