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种多样,必须做相应的客观检查方能确诊,为积极救治提供可靠依据,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
1、心电图
早期心肌梗塞的心电图,需动态观察其演变,方能诊断。如果您的症状较重,初诊时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最好在急诊室留观,医生根据复查的心电图情况确认可除外心肌梗塞时,方能离开医院。如确诊为心肌梗塞,就要积极住院治疗。根据心电图有无Q波,心梗可分为以下两种:①Q波(透壁性)心肌梗塞;②非Q波(非透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2、心肌酶谱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各种心肌细胞内的酶、心肌结构蛋白及其分解产物等,可以大量释放入血。因此,可在血中或尿中直接检出有关酶的含量,用于诊断急性心梗。
(1)谷草转氨酶(AST)
除心肌外,AST也存在于肝、肺、肾和骨骼肌等其他组织中,故AST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不过,其诊断的敏感性很高,可达90%。急性心肌梗塞后AST在6-12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2)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
LDH及其同功酶在心脏、肝和骨骼肌中含量最多,也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脑、肺、脾、肾脏中。所以,LDH也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LDH1,是LDH的同功酶,正常时,LDH1/LDH小于30%,而急性心梗时这一经值可升高到50%-90%。
LDH在梗死后8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到高峰,并可持续升高约4-16天,故适用于发病后就医较晚的患者。
(3)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
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及消化道组织的细胞浆中,肝、肺、肾、脾也含少量的CK。急性心肌梗塞后,CK不仅出现早,而且升幅较大,敏感性较好。CK的同功酶为CK-MB,正常人血清中含少许CK-MB,特别是骨骼肌疾病患者的CK-MB可高达总CK的30%以上,但比较容易排除。因此,CK-MB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12下一页>>(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