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慢性丙肝的“自身免疫”特点

2016-05-30 A +

据欧洲学者报道,慢性丙肝患者出现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NOSA)与特异性人口统计学特点无关,不影响就诊时肝病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特点或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

意大利学者T.Stroffolini博士指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经常出现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NOSA)。目前尚不清楚,能否依据自身免疫的血清学指标区分重度肝损伤患者。

为此,研究人员选择4个意大利肝脏病医院收治的连续502例抗HCV阳性、HCV-RNA阳性、HBsAg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评价了NOSA与人口统计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特点之间的关系。全部患者均进行经皮肝脏活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利用组织学活性指数分类法,对活检标本评分。

结果发现,NOSA阳性的出现率为36.9%。分别有15.7%、27.3%、2.2%的患者具有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多变量分析显示,丙球蛋白>2g/dL是可能呈NOSA阳性的唯一独立预测指标(OR:2.1;95%CI:1.3-3.4)。其它临床(年龄、性别、ALT、HCV基因型)或组织学特点(分级与分期评分、胆管损伤)均与NOSA无关。

155例具有NOSA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和治疗后,未出现任何自身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Stroffolini博士认为,慢性丙肝患者出现NOSA与特异性人口统计学特点无关,不影响就诊时肝病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特点或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