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又称“口疡”,是指口舌浅表溃烂的一种病证。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但以婴幼儿发病较多。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口腔内存在着许多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在健康情况下它们和人体保持着相对平衡,不会引起疾病,一旦人体抵抗力减弱,就可发生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如果给小儿吃过热、过硬的食物,或擦洗婴幼儿口腔时用力过大等,都可损伤口腔粘膜而引起发炎、溃烂。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口腔不清洁,口粘膜干燥,也可引起口疮。以营养不良的小儿发病率高。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脾胃积热,虚火上炎,熏灼口舌从而出现口舌糜烂。常见症状为在口腔内唇、舌、颊粘膜、齿龈、硬胯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溃疡面,单个或多个不等,边沿整齐而有红晕,表面局部的痛,有轻微口臭,唾液增多而且粘稠,常伴烦躁不安,不愿进食,身体消瘦,发热等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肾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小肠经300次,退六腑100次。
>>>>推荐阅读:口腔溃疡治疗流程图
(3)以指按揉合谷穴1~3分钟。
(4)按揉双侧足三里各1分钟。
(5)推擦涌泉穴30~50次。
2.随证加减
(1)心脾积热型:症见口疮边缘鲜红,灼热疼痛,烦躁不安,口臭流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心经300次,清大肠200次。
②直擦腰背至骶部,往返5~1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O次。
④水底捞月法:水底穴在小指旁,明月穴在握拳时中指端。按摩时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右食指从患儿小指尖旁推至明月穴,在穴位上旋推,边推边吹凉气约20次。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