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比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除了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外,还应做好日常生活中一些护理措施。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请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主要有:
(一)心理护理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1、精神紧张、有恐惧心理患者的护理: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忧郁型患者的护理:护士反复进行开导安慰,说明忧则气郁,思则气结,而人体以气机调畅为贵,气行则血行,气机郁结,则易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不利治疗。
3、烦躁易怒型患者的护理:护士要给予耐心说服和安慰,向其讲解怒而伤肝,而肝主疏泄,肝郁气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同样可以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而加重病情的道理,使其配合治疗。
(二)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的变化: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置。
2、抬高患肢: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避免碰撞伤肢:在护理过程中嘱患者注意安全,严防再次碰撞伤。
4、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急性期患者需大量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5、预防并发症:高热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粘膜溃疡者含化西瓜霜片,口唇干裂者涂石腊油,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6、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
(三)溶栓疗法护理
病人全部采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为了提高病患区药物的浓度,我们采用患肢远端浅表静脉给药,静脉穿刺成功后,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药物向心回流;为了防止药物由浅表静脉回流,增加药物在深静脉的浓度,可在胫骨中段或股骨中段加止血带,压力以阻断浅表静脉回流而不影响深静脉回流为度。尿激酶用药虽然安全,但文献报道有过敏现象。所以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出现过敏现象时除常规给予抗过敏药物外,还应通知医生做应急处理。
(四)取栓术患者护理
对取栓术患者,临床护理分为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护理。
围手术期时间较短,除做常规心理护理外,还应做到局部备皮,术前控制饮食及认真执行术前用药。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是否有出血,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局部皮色、皮温、知觉,若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五)中药用药护理
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祖国医学的辨证原则应属于湿热下注、血脉瘀阻。中药用药采用活血化瘀、通脉祛湿。由于药性较苦寒,所以服药时告诫病人,服药后可能有轻度恶心或轻度腹痛、小便次数增多等现象,这些都属于药理作用,不影响用药,若为颗粒冲剂,应详细告诉病人冲药的方法。对确有胃肠不适者应将中药放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六)特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发生于术后、产后及长期卧床、体质较差的患者。在护理中要注意患者大便不可过干,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要过早下床活动,严格禁止局部推拿、按摩。
恢复期护理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适当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有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溶栓疗法护理、取栓术患者护理、中药用药护理和特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后,病人痛苦不堪、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积极治疗是关键,因此,专家也提醒每一位患者,不要轻易放弃治疗的希望,抓紧时间、及早到专科医院正规治疗是很有希望治愈的。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