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在20岁以后,腰间盘的承受能力开始减弱,长期久坐或过于劳累都会造成腰间盘突出,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具有安全、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受到了患者朋友们的一致认可。针灸、拔罐、推拿、膏药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中医疗法,其中针灸是大家非常欢迎的,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腰椎病的疼痛及下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但是腰椎已经长出骨刺的病人则不宜摄取太多钙质。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中医将腰腿痛一症分为如下若干证型,其特点如下:
(1)寒湿型:腰痛时轻时重,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肾培元,驱寒通痹。
处方:熟附子、桂枝、木瓜各10g,川牛膝、白芍各15g,生黄芪、鸡血藤各30g,淡干姜、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2)湿热型:腰痛,伴有热感,腿痛为胀痛或跳痛,小便浊黄,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祛风散寒化湿,补肾活血。
处方:桑寄生30g独活25g秦艽20g防风15g肉桂10g细辛3g茯苓15g泽兰15g狗脊20g杜仲15g麻黄10g牛膝15g木瓜15g五加皮15g。
(3)气滞阻络型: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可受累。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涩。
治法:宜补其气血,畅通血脉,方药可选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健运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12g,乳香、没药各9g,三棱、莪术、伸筋草各10g,全蝎、祁蛇各3g,川牛膝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4)瘀血内积型:腰腿痛,痛有定处,双下肢麻木重着,腰部僵硬。舌质紫暗,瘀斑,脉涩不利。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处方:处分:当归20g牛膝15g枳壳10g三七10g红花15g没药15g五灵脂10g酒制大黄15g骨碎补30g续断20g元胡15g香附10g土鳖虫15g
(5)肝肾亏虚型:腰痛而酸软,双下肢乏力,腰痛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喜按喜压。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补肾阳,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选右归饮加减。
处方:制附子、桂枝各10g,熟地黄、山茱萸、川牛膝、巴戟天、续断、肉苁蓉、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各15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温馨提示:腰间盘突出患者站或坐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参考文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