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如何排解焦虑

2016-04-05 求医网 A +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人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一个人乘坐的汽车突然发生车祸,虽然自己没有受伤,当时感到侥幸、宽慰,但事后一想到此事,心里就发抖,这就是常说的“后怕”,其实这就是焦虑。一个人面临会见重要人物、登台表演、等待可能来的重要事件时都可能产生焦虑。

在这个时候,他们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与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主观感觉多为:心悸、心慌、忧虑、担心、愣神、沮丧、灰心、自卑。但自己又无法加以克服,似乎感到灾难临头,甚至还会担心自己可能会因失去控制而精神错乱。他们在情绪上表现为整天愁眉不展、神色抑郁、面孔紧绷,似乎有无限的忧伤与哀愁,同时记忆力减退、兴趣索然、注意力涣散。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常常坐立不安、走来走去、抓耳挠腮、不能安静下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焦虑的原因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生理因素,同时,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你还可以这样解除焦虑:

1、可以向心理医生或自己信任的亲朋好友倾诉内心的痛苦,也可以用写日记、写信的方式宣泄,或选择适当的场合痛苦或大声喊出来。

2、焦虑是人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正常反应,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应自然,接纳自己,接纳现实,在烦恼和痛苦中寻求战胜自我的理念。

3、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做自我放松训练。

4、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没有目标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要根据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确立目标,而且要适度。

5、回忆或讲述自己最成功的事,从而引起愉快情绪,忘掉不愉快的事,消除紧张、压抑的情绪。

6、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研究表明,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生理功能;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7、多参加机体活动,如郊游、讲座、社团活动等,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