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力衰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较大的左向右分流造成肺循环血量变多,发生充血,可引起诸多症状和体征。新生儿的心脏尚未发育成熟,心脏储备功能无法和成年人甚至年长儿相比,易于发生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较快,应及早治疗,以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症状与年长儿有所区别,较少出现咳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也比较轻微。患儿在吸乳时可有明显气急,吸乳困难,表现出原因不明的没有精神、烦躁、发育缓慢。有些患儿可表现出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表现为四肢厥冷,并伴有浮肿。
新生儿左心力衰竭患者可有肺循环淤血,安静时呼吸变快,或出现心率、呼吸减慢甚至暂停,严重时可有端坐呼吸出现。新生儿发生右心衰竭,则常会见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出现肝脏肿大,水肿往往发生在眼睑位置,重度心力衰竭时孩子的鼻部、唇部可有紫绀。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首要发生原因是先天性心脏病,也常常会由肺炎所诱发。其他新生儿心血管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川崎病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也可引起心力衰竭。此外,非心脏因素也可引起新生儿心力衰竭,常见的有窒息、感染、新生儿贫血、输液输血过多过快等。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在于抢救患儿的生命,保护心脏功能,消除或控制病因和诱因。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症处理,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总之,出现相关症状,怀疑为新生儿心力衰竭时,应及时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断。确诊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挽救患儿的生命,避免病情的恶化。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