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办法

2016-03-22 寻医问药 A +

小儿麻痹症在当前来看是多见的一种疾病了,很多的孩子会出现此病的症状,导致他们的腿部健康遭受到了侵害,生活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此病的出现,还需要做好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工作,了解一下该病的预防措施会有哪些呢。

1、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并报告疫情。对确诊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对接触密切者进行医学观察20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物应彻底消毒。由于隐性感染者及无瘫痪型病人为数众多,并可播散病毒。

3、保护易感儿: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幼儿,应及时肌注10%丙种球蛋白03-0.5毫升/千克,次日重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可维持3-6周。主动免疫,对易感者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性措施。目前,大多采用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有两种:—种是3型单价糖丸,另—种是混合多价糖丸。两种疫苗均口服方便,免疫持久,且可诱发肠道局部免疫反应。因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故已改用3价混合疫苗。

4、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5、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小儿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小儿麻痹后遗症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的不成功,如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这也是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依据。

了解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相信家长朋友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方法有哪些了,这种疾病极为可怕,会让孩子出现残疾的情况,希望妈妈们可以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将小儿麻痹症重视起来,还需要注意预防此病。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