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有骨关节炎的困扰。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发展到关节液干涸,以至于常年疼痛,不得不定时到医院注射药物到关节腔里。这对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来说,可是件麻烦事。有的老人听说美国有种药物服用后能促使关节液分泌,于是都想尝试,但权威专家表示,并没有一种能直接促使关节液分泌的药物在美国上市,这则消息恐怕又是虚假宣传。目前,骨关节炎治疗三部曲已相当成熟,与其图省事乱吃药,不如麻烦一点找专科医生更有保障。
正规骨关节炎治疗须分三步走
骨关节炎又叫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一般在45~50岁左右出现,是因为衰老带来激素水平的减退,进而造成骨量逐渐丢失引起的。由于骨头的支撑性、耐磨性都大幅降低,关节骨质增生易使关节滑膜出现炎症,这是骨关节炎的最初表现。
“在这个阶段,一般是吃药缓解疼痛,我们称之为治疗第一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黄枫教授说,药物的种类很多,有消炎止痛的,有防止骨质疏松的,有保护软骨的,有补钙的,还有通过补肝肾、调脾胃、祛风湿、活血祛淤等达到治疗目的的,既是治病,又是防病,能够顺利用药的患者基本都有较好的疗效。
但有些患者伴有心、肝、胃及糖尿病等疾病,不适宜同时用上述药物,又或者关节滑膜炎较严重的人,就宜选择第二步治疗,即直接将一种与关节液成分类似的药物玻璃酸钠注射到关节腔里去。黄枫说,关节液主要有营养软骨和保持关节润滑的作用。关节液变少一般是因为分泌关节液的关节滑膜出现了病损,关节滑膜炎的早期分泌增多致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多次发作后,关节滑膜增厚,分泌功能减弱,关节液营养软骨保护关节不足,滑膜的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关节滑膜不能分泌足够的关节液时,就必须靠药物的补充和刺激。”据介绍,玻璃酸钠与关节液的作用相似,并能刺激滑膜分泌正常关节液。一般一周打一次,连打五周为一疗程,效果可维持3个月到2年不等。
治疗第三步是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截骨矫形、关节置换等,只有在关节滑膜完全破坏、软骨脱落,出现血性关节液、走路疼痛异常甚至关节畸形后,才选用这一手段。
刺激关节液分泌,吃药不比注射好
正规医院通常是直接将玻璃酸钠注射到疼痛的关节腔,对此,不少患者觉得麻烦。黄枫表示,患者不能只从省事的角度考虑,口服药要通过小肠吸收到达血液再到关节腔,经过这么长一路,药效比直接注射要弱得多。而且目前也从未听说过有直接促使关节液分泌的口服药。“这样的宣传多半是夸大其词,把间接促进说成直接促进了。”黄枫认为,骨关节炎治疗三部曲已非常成熟,不过,注射治疗的时机和方法都有讲究,如在关节红肿痛时不能注射,必须先消炎后再注射,又如注射后要让关节活动,使药物分布均匀。如果注射多次效果不好,则需要医生综合评估,看是否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