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多发性肌炎疾病该如何治疗

2016-03-22 寻医问药 A +

多发性肌炎疾病属于一种炎症性疾病,这样的疾病假如在患病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是很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出现的,并发症出现会加大治疗的难度也会给患者带去更多的危害,那么多发性肌炎疾病该如何做好治疗呢?

多发性肌炎属于炎症性肌病,是一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病变局限于肌肉时称为多发性肌炎,若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和肌肉则称为皮肌炎。虽然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例如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1、毒热入络证

证候:肌肉疼痛,手不可触,或肌肉肿痛,可见肌肉无力并见皮肤散在红斑,皮疹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或伴有发热恶寒、关节酸痛,或高热口渴、心烦躁动,或口苦咽干、大便噪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清热地黄汤加味。

水牛角20g生地50g赤、白芍各25g牡丹皮15g葛根25g板蓝根25g土茯苓25g丝瓜络15g

方解:方中水牛角、板蓝根清热解毒,配土茯苓解湿热之毒,赤白芍、牡丹皮凉血活血,生地黄凉血滋阴除痹,葛根解肌清热,丝瓜络通络。

加减法:若热甚者加黄柏、连翘,表虚者加生黄芪。

2、湿热阻络证

证候: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重,抬举无力,身热不扬,汗出粘滞,食欲不振,胸脘痞闷,面色虚浮,二便不调,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降湿,解肌通络。

方药:当归拈痛汤加减。

羌活15g人参15g苦参25g升麻10g葛根25g苍术15g炙甘草15g黄芩15g茵陈15g防风15g当归15g知母15g泽泻15g猪苓15g白术15g

方解:方中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等配泽泻、猪苓清热利湿,用葛根、升麻解肌清热,苍术、白术、甘草健脾以养肌,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兼助脾之升机,并有祛邪达表之用,当归活血养血通络。诸药相伍有清热除湿通络解肌之功。

3、寒湿痹阻证

证候:肌肉酸胀、疼痛、麻木不仁,四肢萎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伴有晨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治法: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25g当归15g川芎15g炙麻黄5g桂枝25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5g川乌5g苍术25g甘草15g干姜15g

方中当归、川芎养血通经活络,配薏苡仁、苍术祛湿蠲痹,用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散寒祛风,川乌、生姜湿痹散寒。本方治疗肌痹初期,寒胜于湿者。

加减法:若湿重于寒者加木瓜15g、防已15g、蚕砂15g、土茯苓25g,去麻黄、川乌、羌活、独活。

4、脾肾两虚证

证候:肌肉萎缩、麻木不仁、松弛无力,四肢怠惰,手足不遂,或面色萎黄,或面色白,身体消瘦,脘腹胀闷,吞咽不利,毛发稀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血通络。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25g山药2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制附子15g肉桂15g当归15g鹿角胶15g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枸杞、菟丝子补肾,杜仲壮骨强筋,山药健脾,当归、鹿角胶养血通络,附子、肉桂壮阳,阳壮则生机自强,精微物质得生,肌肉得以温养。

加减法:肌痹日久肌肉萎缩、无力明显时,加黄芪、党参,肉桂改为桂枝。

关于多发性肌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出现了多发性肌炎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治疗,因为这样的疾病对于患者健康的危害很大,积极做好治疗才能够减少危害早日得到康复。希望人们能够远离这个疾病。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