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银屑病

血液净化技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6-03-21 寻医问药 A +

血液净化(bloodpurification)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在体外通过净化装置,除去血液中某些致病物质,从而净化血液的技术总称。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一整套血液净化技术。其应用范围亦日益扩大,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日渐显示其成效。银屑病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因素有关,同时伴有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改变。本文就血液净化治疗在银屑病中的应用进行文献复习。

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

HD是将患者血液引入透析器中,利用半渗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经渗透,扩散与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这种最早问世的血液净化方法很早就被国内外医学界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Shimkus等于1970年报道该技术在银屑病中的应用,Kramer等观察到伴有肾脏损害的银屑病患者由于接受HD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常长,他们的皮损长期缓解和治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虽然新技术日新月异,血液净化治疗在更新及提升,但是2006年Yamamoto等仍然用HD的方法治疗银屑病,并取得满意疗效。国内利用HD方法往往应用在合并有肾脏功能损害的银屑病患者中,如师延斌等的应用治疗。HD治疗银屑病的机理可能是:①肝素改善皮肤的微循环作用;②清除了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减少其激活炎症反应。

2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

HF技术是通过机器(泵)或患者自身的血压,使血液流经体外回路中的一个滤器,在滤过压的作用下滤出大量液体和溶质,即超滤液(ultrafiltrate),同时,补充与血浆液体成分相似的电解质溶液,即置换液(substitute),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整个过程模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但并未模仿肾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泌功能,而是通过补充置换液来完成肾小管的部分功能。HF与HD的原理不同,前者通过对流作用及跨膜压清除溶液及部分溶质,其溶质清除率取决于超滤量及滤过膜的筛漏系数;而后者则是通过弥散作用清除溶质,其溶质清除率与溶质的当量成正比。因此HD比HF有更高的小分子物质清除率,而HF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于HD。

该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中。Chang等用HF的方法治疗银屑病患者,并观察患者的外周血成份、补体C3及PaOz和PaC02的变化,推测银屑病的发病可能与白细胞减少及低氧血症没有关联。其实这个推测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否认。

Steck等报道11例重症银屑病患者使用HF治疗,1周1次,连续4周。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皮疹及痉痒明显好转,其余5例在治疗时丝毫没有缓解;但H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皮疹均渐渐完全消退,且皮疹复发时再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时,很快得到缓解且没有发生相应的副作用发生。而国内在这方面至今没有特殊相关报道。

3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PE)

PE是利用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血浆具有不同的密度,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膜等,去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如特异性自身抗体、参与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炎症介质(补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免疫复合物、胆固醇、巨球蛋白、毒性代谢产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同时补充适量的正常人血浆、白蛋白或代血浆,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1914年,美国Hopkins大学的Abel等首先报告PE的动物实验获得成功;1959年,Skoog等用此方法治疗1例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有效,以后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1983年Maeda等报道用HF治疗14例患者后(同时设对照组),11例患者明显缓解,其他3例中,1例为脓疤性伴关节疼痛的患者,累积使用2升血浆置换治疗后症状缓解;另1例是伴有关节病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F后再使用PE疗效尤其明显;第3例患者仅2次PE后就明显缓解了。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