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银屑病发病规律、皮疹特点,参阅有关资料报道,将银屑病以脏腑辨证为纲进行分型论治,分为肺经风热型、心经血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血虚型及肾经瘀热等5型,用中药治疗为主,共观察100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89.4%,其中治愈率55.2%。对久治不愈的银屑病患者重视整体调治,使脏腑、气血、阴阳之间能相互协调平衡,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还可以降低复发率。另外,临床治愈后仍继续服药1—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针对个体反应不同,应当忌食相应“发物”,这对预防复发或加重病症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肺经风热型
主要症状:好发于青少年,皮疹泛发呈点滴状鲜红斑,鳞屑较多,自感身热口干,鼻燥咽痛,舌红紫、苔黄,脉浮数。
治则:宜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处方:桑叶,菊花,板蓝根,玄参,银花,连翘,蒲公英,芦根,紫草,生地,桔梗,北豆根,薄荷,甘草。
二、心经血热型
主要症状:以青壮年多见,皮疹发展迅速,新疹不断出现,色深红,点滴或片状,鳞屑多,瘙痒明显,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宜清心凉血,解毒化斑。
处方:水牛角,黄连,生地,白茅根,槐米,蛇舌草,蚤休,白鲜皮,丹皮,赤芍,竹叶,甘草。
三、脾胃湿热型
主要症状:年龄以中年纵上为主,皮疹多见于头部、四肢及掌跖,基底潮红肿胀,鳞屑呈油腻状,搔抓后有少量渗液,阴雨天瘙痒加重,伴纳呆困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宜清热利湿,和营通络。
处方:土茯苓,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苍术,丹参,生地,萆,防己,黄柏,灵仙,槐米,三棱。
四、肝血虚型
主要症状:病程长,中年妇女较多,皮疹发展缓慢,基底淡或暗红,鳞屑不多,皮肤干燥、皲裂瘙痒,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宜养血柔肝,滋阴润肤止痒。
处方:生地,熟地,白芍,鸡血藤,白蒺藜,当归,天冬,麦冬,蜂房,丹参,防风,麻仁。
五、肾经瘀热型
主要症状:病程长,冬重夏轻,病情顽固,皮疹以头、背、腹、臀、下肢外侧较多,呈大片状,色紫暗,鳞屑厚硬,不易剥离,形如砺壳,指(趾)甲混浊变形,舌红、苔薄白、脉细涩。
治则:宜清热凉血,化瘀软坚。
处方:生地,丹参,土茯苓,生牡蛎,玄参,连翘,大黄,桃仁,红花,土鳖虫,三棱,莪术,旱莲草。
同时注意整体调治,如气虚加党参、黄芪等;如血虚加当归、熟地等;如阴虚加女贞子、黄精等。
观察对象1000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取样,无选择性。其中男480例,女52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3岁,其中18~45岁占80%;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3年;病位以泛发性较多,均为寻常型,进行期。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本方法治疗前用过青黛丸、克银丸等多种药物,因效果不佳或复发而转来就诊。
根据皮疹、脉舌等证候特点,用脏腑辨证法分为5型,以单纯中药治疗为主。以上均为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以上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中医管理局编制的《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白疗效评定:皮损完全消失或消退95%以上为治愈;皮损消退60%~95%为显效;皮损消退30%~60%为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下者为无效。
治疗结果痊愈552例,显效226例,好转116例,无效106例,总有效率89.4%。痊愈病例服药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肾经瘀热型),平均服药2—3个疗程。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