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产生原因很复杂,通常情况下,是有很多种原因导致的,通常的表现也会出现贫血、感染、发热的症状。因为这类的症状回合其他的疾病症状很相似,因此,很多的时候人们都会把它当做另一种来治疗。因此,不仅没有帮助健康的恢复,还会导致疾病的加重。那么,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介绍。
1、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及铁含量测定:
严重的铁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亦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若存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须纠正之后在评价造血功能。
2、自身抗体筛选:
b细胞功能亢进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可以产生抗造血的自身抗体,引发造血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引起骨髓纤维化、疑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应检查抗核抗体及抗dna抗体等。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应检测骨髓细胞膜上自身抗体。廊坊市中医院血液科徐文江
3、溶血性疾病:
最主要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典型pnh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不典型者无血红蛋白尿发作,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可增生减低,易误诊为再障。但该病主要特点是:动态随访,终能发现pnh造血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是诊断pnh的敏感方法。部分再障患者会出现少量pnh克隆,可以保持不变、减少、消失或是增加。这是pnh患者的早期表现,还是提示该再障患者易转化为aa-pnh综合征,尚不清楚。但若这些患者有实验室或临床证据表明存在溶血,应诊断为pnh。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长期血管内溶血,有利于pnh的诊断。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水平、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定量对于评价pnh的溶血有一定作用。
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前者可测及外周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后者可测及骨髓未成熟血细胞自身抗体。这两类血细胞减少患者th2细胞比例增高、cd5+的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4水平增高,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或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好。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尤其低增生性者,亦有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有时不高甚至降低,骨髓低增生,易与再障混淆,但mds有以下特点: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病态造血,血片或骨髓涂片中出现异常核分裂象。mds可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示网硬蛋白增加,而再障不会伴骨髓纤维化。骨髓活检中灶性的髓系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非mds所特有,因再障患者骨髓的再生灶时也可以出现不成熟粒细胞。红系病态造血再障中亦可见,不做为与mds鉴别的依据。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再障与mds鉴别很重要,若因骨髓增生低下,细胞数少,难以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象细胞,可以采用fish。目前推荐的fish套餐是5q31、cep7、7q31、cep8、20q、cepy和p53。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认为有少部分所谓“非典型再障”在诊断时出现了细胞遗传学异常,那么这是真正的再障还是mds,有待探讨。但是2008年who的mds诊断分型标准中认为,单有-y,+8或20q-者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者,若无明确病态造血,不能依遗传学异常而诊断为mds。对此的解释是,这些患者常常对免疫抑制治疗有较好效果,那么这些患者是不是诊断为再障更合适。在儿童再障中出现遗传学异常,尤其是+7常提示为mds。在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细胞遗传学克隆。
5、低增生性白血病:
特别是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和低增生性白血病,早期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易与再障混淆。仔细观察血象及多部位骨髓,可发现原始粒、单、或原(幼)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t(8;21)易位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可有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分类多可鉴别之。
再障会容易和哪些疾病混为一谈?以上就是这类疾病的所有内容的介绍了,请大家一定要真真记住这些症状,最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做好想换的预防工作,这样就会减少疾病在我们生活中的发病率。同时,患者自身也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么注意进食的健康,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的治疗。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