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骨质疏松症西药治疗法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骨质疏松症迄今为止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虽然主观症状减轻,但缺少客观指标,没有简便而有效的手段来估计骨量的微小变化。某些骨量丢失的原因尽管明确,但治疗后并不一定能使其逆转。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①恢复骨量。②缓解症状。③防止骨质继续丢失。

对继发性骨质疏松,现代医学主张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查找致病原因,纠正原发疾病。只有纠正原发疾病,骨质疏松才能随之改善。如甲状旁腺原发性功能亢进,应先切除该腺体或肿瘤组织,再进行其他治疗。

1.钙剂。钙剂可使疼痛减轻,每日剂量为1~克。常用的钙制剂有碳酸钙、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各种钙制剂中以碳酸钙较好。给予钙制剂时,应注意服药的方法,在临睡前应服用一次,以纠正后半夜及清晨的低血钙,防止因低血钙反馈刺激甲状旁腺引起的骨吸收。增加钙的摄入量可使负钙平衡转为正钙平衡,有利于骨的重建。

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日补充钙750~2500毫克,使钙吸收增加,并逐渐达到正钙平衡,骨量增加,从而使疼痛减轻,骨折发生率减少。给予大剂量钙可起到与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应注意的是泌尿系统结石或高尿钙、有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危险的患者,不宜摄入大量钙制剂。

2.维生素D。过去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维生素D抵抗或不足,因此主张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实际上除了合并有骨软化或确有维生素D代谢产物生成降低者以外,一般不需大量补充维生素D。因大量维生素D可导致高尿钙。但老年妇女常有肠钙吸收障碍,在摄取钙剂时应给予维生素D,并从小剂量开始,一般每天给予维生素D400~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应用,可使骨吸收减少,骨形成亦稍减少。

3.性腺激素。雌激素治疗应在绝经期开始,即所谓替代疗法,可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雌激素用量要适宜,己烯雌酚每日用量0.5~1毫克,每月给药25天。老年人有动脉硬化者慎用,一般疗程不超过2~3年,若长期用药应注意子宫内膜增殖及功能性出血、诱发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听觉功能损害,这些不良后果均由长久使用雌激素所致。应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其效果与给药时间有密切关系。如在绝经3年内即开始给药,患者骨质疏松可以改善。如年以后给药则效果较差。

雌激素与雄激素联合使用可以改善症状,钙存留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好,副作用也较小。联合应用结合马雌激素(每天0.625毫克)及甲基睾丸素(每天毫克),每月使用21天,可使骨丢失减少。

4.降钙素。降钙素可减少骨吸收,同时还有止痛作用。妇女随年龄增长,血中降钙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在使用雌激素治疗过程中,降钙素可增高。单独使用降钙素反而会使骨吸收面增加。因此,主张降钙素与钙剂联合应用,以克服降钙素所致的低血钙。降钙素有效时间较短,一般为12~16个月,长期应用可出现抗药性,小剂量使用可减轻这种抗药性。该药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少,偶尔有恶心、呕吐现象。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