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多,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数量随之增多。
江苏省丰县一患者分娩后晚期出血导致子宫被切除,医院因存在医疗行为缺陷承担了60%的赔偿责任。2月13日,丰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该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依法判令医院赔偿患者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6106.93元。2005年6月24日凌晨7时,已怀孕10个月的张丽丽因腹中阵痛,在丈夫的陪伴下入住医院待产。医方检查后发现宫口开大及胎头下降停滞2小时以上,认为张丽丽有剖宫产指征,与其丈夫签订了手术同意书。中午12时许,医方在未进行任何辅助性探测、检查的情况下即对张丽丽实施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后,张丽丽产下一男婴。张丽丽5日后出院,花医疗费1300元。同年7月9日,张丽丽出现产后晚期出血,再次入住该医院,诊断为晚期产后出血,但经治疗后仍有出血,遂于次日转往另一家医院继续治疗。经检查诊断为产后晚期出血、失血性贫血,予以止血等治疗仍不见效后,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花医疗费9313.22元。2006年10月,经徐州市医学会鉴定:2005年6月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未行相关辅助检查,医疗行为存在缺陷。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患者张丽丽入住医院待产,医院诊断其有剖宫产指征是正确的,但在对其治疗期间未行相关辅助检查,对其产后晚期出血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以合理的控制其产后出血的医疗风险有过错,子宫次全切除,应承担主要责任;张丽丽的医疗费1300元属于原发病医疗费用,应由其自己承担,其花去的医疗费9313.22元属扩大的损失,医院应承担60%的赔偿责任。综上案例,医院在治疗期间应对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采取必要的预防、合理的控制其产后出血。诊断随着剖宫产日益增多,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病例随之增加,剖宫产后晚期子宫出血的时间与阴道分娩相比发生较晚,多在术后2周以后发生,此时期多为切口缝合肠线脱落时间。诊断晚期产后出血并不困难,依据B超检查,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诊刮,可确诊。治疗剖宫产术后晚期子宫出血经缩宫术、广谱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输血治疗,多数病人治愈。针对B超提示子宫腔内有异常回声的病例,在B超引导下刮宫,注意动作应轻柔,避免造成子宫穿孔。特别应避免刮到子宫切口,对反复阴道大量流血,保守治疗效果不良的病人,应开腹手术治疗。本文1例病人术中见子宫切口大部分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对于保守治疗后仍然反复阴道大量出血的病人,在积极抗休克、输血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时手术治疗。预防措施首先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试产失败,已进入第二产程的产妇,胎头入盆较深出头困难时,可采用单叶产钳助产,或助手自阴道内上推胎头,协助取胎头。切口位置选择:子宫下段靠近宫颈内口部分,肌细胞较少,血液供应较差,切口过低,将不利于切口愈合,加之胎膜早破,反复阴道检查等因素,感染机会增多。恰当选择子宫下段切口位置,是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之一。(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