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的赘生物,中医称为息肉痔,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息肉多数是腺瘤性,少数可以发生恶性变,尤以多发性息肉恶性变较多。
本病临床表现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当息肉发炎,表现糜烂,大便时往往有鲜血及粘液随粪便排出;直肠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有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有腹痛、腹泻,如有继发性感染,稀便内常见泡沫,气味秽臭,有时带脓血及粘液,伴里急后重,久之则可导致体重减轻、体弱无力、消瘦及贫血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中医治疗本病以外治为主,伴出血或其它兼症者,或多发性息肉者可应用内治法治疗。1.内治①胃肠湿热证症候:大便不爽,小腹胀痛,便内有鲜血或粘液,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腹泻加黄连、马齿苋;便血加地榆、槐角、炒荆芥。②脾胃虚弱证症候:腹痛绵绵,大便稀薄,常伴有泡沫和粘液,息肉脱出不易还纳,面色萎黄,纳差,消瘦,舌淡,苔薄白,脉弱。(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