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该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2016-03-03 网络 A +

产后出血,顾名思义是生完孩子之后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出血。俗话说:生孩子和阎王爷隔一层纸。为什么这样说呢?意思是说:分娩虽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暗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因素,其中最多见的就是“产后出血”。

自然分娩后和剖宫产都会有出血,如果出血超过500毫升我们就要诊断产后出血,因为出血超过500毫升会给机体带来很大损失,影响产妇的恢复、影响母乳喂养,更严重的产后出血会出现产后并发症,严重的影响生命质量。

那该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呢?

1、孕前应进行检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没有不适于怀孕的疾病,如果有,就要积极的治疗,以健康的身体去怀孕,这样对孩子对自己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2、怀孕后一定要定期进行围产保健:通过认真的围产保健和孕期体重管理,分娩前胎儿的体重一般在3000-3800克之间较为适宜,胎儿过大造成分娩的困难,易于发生软产道的裂伤,同时子宫张力过大,影响子宫收缩,这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诱因。

3、做好自然分娩的准备:自然分娩除了必备的条件之外(骨盆的大小、宫缩强弱、胎儿体重适当),最重要的莫过于心理承受力。在怀孕的280天里逐渐做好自然分娩的心理准备。

4、发现血液系统的问题,及时请医生治疗:有些孕妇平时磕磕碰碰就容易出现青紫,一定要请医生查一下凝血机制,如果血小板减少或凝血机制障碍,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治疗。

5、孕期及时纠正贫血:由于母亲要供给胎儿大量的养料氧气,孕期母亲的血液发生变化,血球增长的少,血浆增长的多,使血液能够迅速流动,因此造成相对血液稀释。在孕育胎儿的全过程中,母亲要不断的摄取造血的原料,分娩前一定要纠正贫血。

6、分娩时与医生很好的配合:对于自己的分娩方式一定多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胎儿的大小,骨盆的情况,胎儿的安危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听从医生的指导,调整好呼吸,适当睡眠,积极进食,保存体力,就能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