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心血管不可忽视的心理治疗

2016-02-18 凤凰中医 A +

AFPControlCode/Caption.心脑血管左侧画中画AFPControlCodeEnd/No.030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临床发现有1/3的心血管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从而加重或扩大了原有的心血管症状,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首先心理产生障碍时,大脑中杏仁核、下丘脑等边缘系统功能的变化影响了交感、副交感神经递质的分泌,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情绪、行为和身体功能。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呼吸急促,甚至瞳孔扩大、出汗、手抖等。与副交感神经活动调节有关的神经递质产生不足时,则可导致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因此,与心理障碍相关的常见心血管症状可表现为胸痛、胸闷、高血压、气急、心慌、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尤其近年来创伤性心血管诊治手术的开展,这类病人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关专家曾分析了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的难治性胸痛患者,心电图均见到心肌缺血表现。经测试,这1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表现。因此,不论有否冠心病,当因焦虑症引起胸痛时,只有通过抗焦虑治疗,胸痛才能缓解。

高血压可因肾上腺肿瘤引起的醛固酮增多症或嗜铬细胞瘤所致。然而,焦虑障碍也常常是不可忽略的原因,焦虑发作有时会出现类嗜铬细胞瘤样的高血压发作症状。这是因为在焦虑状态下,神经递质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可表现为间歇性高血压或心动过速,如果仅仅治疗高血压或心动过速,常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气急、心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人对145例气急的心脏病患者观察随访6个月,发现其中86.9%患有明显的焦虑症,其中1/3患者表现为惊恐发作,夜间常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同时伴有心动过速、出汗、发抖等症状。

焦虑症患者惊恐发作时,心电图QT离散度(QTd)增加,心率变异性下降,心电极不稳定,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心脏病患者伴有惊恐发作时,发生猝死的概率增加2倍。据有关专家测定了105例患有不同程度焦虑症的心脏病患者的QTd发现,焦虑的严重程度与QTd增加呈正相关,即心脏病患者焦虑越严重,QTd增加越高,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概率越高。

为了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疗效,除了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外,了解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千万别忽略了对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治疗。只有全面有效的对症合理治疗,才能益于患者身体的恢复,病情的稳定。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