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部包块、肠瘘、肠梗阻等都是克罗病的症状,克罗恩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扰乱了病人的正常生活,严重者或可危及生命。在50年前,克罗恩病在我国尚属于罕见疾病,其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但是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克罗恩病发病率从十万分之一迅速上升到十万分之二十,已经成为消化科的常见病。然而许多人对于克罗恩病并不了解,什么是克罗恩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克罗病的症状分析:
克罗恩病是一种全消化道均可发病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由于克罗恩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发生误诊,有文献称,手术前明确诊断者仅为28.2%,术前误诊率达69.4%。了解克罗恩病发生症状,能够为我们减少误诊的发生。其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一)腹泻常见(87%~95%)。多数每日大便6~9次,一般无脓血或粘液;如果直肠受累可有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二)腹痛常见(50%~90%)。多位于右下腹,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餐后腹痛与胃肠反射有关。肠粘膜下炎症刺激痛觉感受器,使肌层收缩,肠壁被牵拉而剧痛。浆膜受累、肠周围脓肿、肠粘连和肠梗阻、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巨结肠等均能导致腹痛。以急性阑尾克罗恩病为首发症状的为1.8%,但克罗恩病病程中出现一般急性阑尾炎的可达84%~95%。
(三)发热占85%~94%。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的吸收等均能引起发热。一般为中等度热或低热,常间歇出现。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脓性并发症时,多可出现高热、寒战等毒血症状。
(四)腹块约1/3病例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易与腹腔结核和肿瘤等混淆。
(五)便血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比,便鲜血者多,量一般不少。
(六)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稍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障碍和肠道外表现以及由并发症引起的临床表现。
2、肠外表现部分病人有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肝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3、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常见肠梗阻,偶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穿孔大量便血,罕见中毒性结肠扩张。
克罗恩病病因:
通过多年临床证实:1.克罗恩病、克隆病的病因是经络堵塞不通,经络在腹部瘀结,形成结节和包块,包块有的成条型,有的成圆形,还有的成不规则型等等。结节瘀结的部位决定了,是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还是升结肠肠炎;包块分三级,硬核、硬块与核团,包块的硬度决定了病情程度;结节硬度大的,用针都扎不进去,大肠长期受到挤压,是一种占位性病变;结节的长期占位,严重影响了大肠的正常蠕动和大肠的血液供给,大肠不能散热,也不能排寒,因此失去免疫能力,极易引发细菌感染,大肠被感染后形成肠黏膜充血,纹理模糊,形成结肠炎;由于长期不愈,肠绒毛发炎糜烂,发展成溃疡性结肠炎;经络在全腹部积聚瘀结,形成板结性结节硬块,大量的细菌感染引发了全结肠溃疡,大肠器官的异性增值引发了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治疗:
在了解了克罗恩病的症状和病因之后,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克罗恩病的治疗了。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口服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艾迪莎等;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免疫制剂,例如:柳氨磺吡啶、硫唑嘌呤等。还有一大方式是手术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克罗恩病进行病灶部位切除、或对于有瘘患者进行造瘘手术。或通过疏通经络,打开经络郁结来治疗克罗恩病。
由于克罗恩病治疗方法形形色色,各有利弊。在了解了克罗恩病之后,如何让进行正确的治疗,还需要病人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