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体针是中医的一种,运用现代的医学,结合传统中医的针灸,针对不孕不育的患者,用药的一些副作用,还有手术进行的高费用,高风险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进行规避。不孕不育的诊断后,一些适合针灸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就可以采用结合式的针灸治疗。不孕不育诊断后的中医体针法,我们来讲解。
不孕不育诊断后的中医体针法一、治法
均用毫针刺法,在月经干净后进行治疗,每天一次,进针得气后肾虚型用补,肝郁型和痰湿型均用泻法。连续针刺15次为一疗程。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于两次月经中间连针3天,或在月经周期第12至14天开始(闭经者,在气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完毕后1个月),亦为每日1次,连针3天。进针后,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中等强度刺激半分钟,腹部穴要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即通以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60~120/分;或用疏密波,频率为16~18次。电流强度小于5毫安,或以病人感舒适为度。留针1小时。以电针2~7个周期为一疗程。如效不显,再继续下一疗程。
不孕不育诊断后的中医体针法二、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治疗一疗程怀孕并生育者;有效:怀孕后因故流产未能生育者;无效:症状及体征同治疗前。共治疗314例,结果显效207例,占65。92%;有效86例,占27。39%;无效21例,占6。69%。总有效率为93。31%[13]。
不孕不育诊断后的中医体针法三、选穴位
主穴:三阴交、中极、子宫、关元。
配穴:大赫、血海、地机、足三里。
主穴:子宫、中极。
配穴:根据临床分型辨证取穴,共分三型。肝郁型加三阴交、照海、血海、太冲;肾虚型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然谷、三阴交、血海、照海痰湿型加脾俞、胞宫、曲骨、商丘、丰隆、关元、足三里、中脘。
不孕不育中医偏方也分类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