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常常见到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生了以后很多的人都不明白,鼻子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疾病,为什么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明显的感觉到。鼻中隔偏曲初期的症状是什么呢?
鼻中隔恰似鼻腔中间的一堵墙,将鼻腔隔离成一分为二的两个部分。在临床上,鼻中隔刚刚好位于鼻腔正中而笔直的情况并不多;常见的情况倒往往是或多或少有程度不同的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一旦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而引起鼻生理机能障碍时,就称为鼻中隔偏曲,而未引起机能障碍者称“生理性偏曲”。
是什么原因导致鼻中隔发生偏曲呢?还是从鼻中隔的构成说起吧。鼻中隔是由好儿块骨头和软骨构成的,最上方为筛骨垂直板,后方是犁骨;下方是胯骨鼻崎和上颂骨鼻崎,在这些质地坚硬的骨板中间偏前方是一块富有弹性的方形鼻中隔软骨。通常鼻中隔骨质发育早而先定形,而软骨发育晚,容易受到已发育定形的骨质的限制。由此不难想象,骨与软骨的不同步生长发育,可造成软骨部分的不平整,出现形态备异、程度不等的鼻中隔偏曲。造成鼻中隔偏曲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外伤:外伤是鼻中隔偏曲的重要原因,发生于儿童时期者,因鼻中隔各组成部分发育末完全,故症状不明显;待成年后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外伤后可造成鼻中隔偏曲或软骨脱位。
(2)发育异常: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使骨和软骨的发育不均衡可造成畸形,或构成鼻中隔的骨与骨之间、骨与软骨之间缝隙处形成突起而也使鼻中隔偏离中线。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过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3)增殖体肥大炎症者:患儿尚因鼻阻塞而经常张口呼吸,天长日久,硬聘高拱,胯骨鼻崎向上顶,使鼻底与鼻顶距离甚短,鼻中隔发育受到限制而发生偏曲。
(4)鼻腔内肿瘤或异物的推压:可使鼻中隔向另一侧发生偏移。
鼻中隔偏曲的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偏向一侧的“c”型,也有偏向两侧的“s”型,依其形态有嵴突(半圆形突起)和矩状突(尖锐突起)两种。外伤造成的鼻中隔软骨脱位,有时可突于鼻前庭。中隔高位偏曲时的偏曲部常与中鼻甲紧密接触,可致中鼻道狭窄。鼻中隔偏曲明显者,两侧鼻腔大小相差明显。一侧鼻腔明显狭窄者,对侧鼻甲常有“代偿性肥大”。
鼻中隔偏曲主要症状:
(1)鼻塞多呈持续性。一侧偏曲呈“c”形为单侧鼻塞,两侧偏曲呈“s”形为双侧鼻塞。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鼻塞严重者,嗅觉减退。
(2)反射性头痛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与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常引起同侧头痛,也可成为鼻部神经痛原因之一。鼻内滴用血管收缩剂或鼻黏膜表面麻醉后,头疼可减轻或消失。
(3)鼻分泌物增多:鼻中隔偏曲,刺激腺体,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继发感染刺激鼻粘膜,分泌亢进,多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若伴鼻窦感染,则为脓性。
(4)邻近器官的症状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对应处,压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气化过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碍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引流。日久可诱发鼻窦炎并产生各种症状。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可发生耳鸣及听力减退。
(5)鼻衄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状突处粘膜较薄,经常受气流及尘埃的刺激,则粘膜干燥、糜烂易发生鼻衄,但有时鼻衄也可见于偏曲凹面。
(6)血管运动性鼻炎则症状加重。
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具备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形c或s形,结合病史和症状,作鼻肉检查以判断鼻中隔的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鼻息肉等。
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此术对畸形复杂者难以奏效。至今多数学者推崇鼻中隔-鼻成形术,即在行鼻中隔矫正的同时行鼻外形矫正,此术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比较符合鼻整形术学的基本原则。
任何的疾病早期都是有一定的症状的,这些症状也许在我们的生活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些症状很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当自己出现一些症状的时候都要及早的去医院检查。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