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饮“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过年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团圆饭中的酒是更不可少。吃完团圆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一口舔”这一顺口溜说明了中国人对酒的重视程度。
农历新年到,把酒欢庆前,先掌握饮酒和解酒的知识,利人利己。
本地华人过年对酒的重视程度虽然不及中国,但以酒助兴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否则我国警方就不必在节庆期间一再灌输国人“要开车别喝酒,要喝酒别开车”的观念了。
无酒不欢,酒有助兴作用,相信这是酒受欢迎的原因。事物都有两面性,酒也一样。中医师李居上说:“酒精对人脑有使其兴奋和麻痹作用,少量的酒精确实能令人开心,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相反的大量的酒精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增加心脏的负担,使人意识不清,所谓酒后乱性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的理性控制能力在酒精的作用下会因此而降低。”
他还说,大量的酒精还会伤胃,胃溃疡患者可能因此而胃大出血,得紧急送院!
酒量:与性别无关
李居上认为,个人酒量多寡,因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承受力而异,跟性别并没有直接关系。他说,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女性的酒量比男性好。初次喝酒的人则可从身体所发出的一些“讯号”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喝酒。酒后若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说明此人不宜喝酒。
所谓适可而止,不论个人的酒量如何还是要有所节制。市面上的酒类很多,种类和品种不同所含的酒精程度也不同。李居上说,酒量的控制除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酒精承受力决定外,还要考虑酒精含量。
红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2度到38度,属酒精含量中度的酒类,一次应以“两两”,即两小杯为限。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9度至12度,一次可喝两罐或一大瓶。酒精含量45度以上的高酒精酒类,一次应以“一两”为限,即一小杯。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