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如何应对孩子营养不良

2015-12-21 放心医苑网 A +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和(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随着人们生活不断提高,营养不良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目前所见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喂养方法不当或疾病因素所造成,而且程度多较轻。

孩子营养状况滑坡往往是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控制在萌芽状态。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孩子营养不良的指标。其实,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情绪异常变化、行为反常、过度肥胖或消瘦、眼睛近视等表现时,就应该警惕孩子是否营养不良,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营养不良呢?

第一步相关检查主项

1.血红蛋白:轻、中度营养不良时血中红蛋白含量略下降,重度伴水肿时可明显下降,同时清蛋白也下降。

2.维生素检查:可查出孩子体内各种维生素是否缺乏。

3.电解质测定和微量元素测定:营养不良时,常见血清铜、血清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镁在伴有腹泻、吸收不良时下降,血清钙、血清磷在伴有佝偻病时减少。

4.生长激素测定:营养不良时表现为升高。

5.血液一般检查:营养不良时常有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数目降低。副项

1.心电图检查:营养不良时表现为低电压。

2.x线检查: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

3.b超检查:可及时发现胸腔积液、腹水。

4.脂肪检查:了解脂肪的分布及厚薄。

提示:以上检查项目并不是全部都必须做,得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选择,但一般来讲,体重、血常规、血液中各种蛋白以及各种维生素是必查项目。

第二步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

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迅速改进喂养方法。有肠道寄生虫者在病情许可时进行驱虫。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菌痢必须控制感染,调整饮食,加强营养。针对发病病因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治疗。

2、对症治疗

为促进消化,改善代谢给予多种酶(胃蛋白酶、胰酶等)以助消化。重型营养不良,也可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营养液静脉注射。中医称营养不良为疳证,依病症不同,可用消乳丸、保和丸、参苓白术散或八珍汤随症加减。

3、调整饮食

轻型病人以乳类喂养最好,除母乳外可采用牛乳、奶粉。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

重型病人母乳喂养开始应以患儿食欲为准,何时想吃奶即何时喂,不予限制,哺乳量要循序渐进地增加。

第三步如何预防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自孕期即应做好准备。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更为重要。对母乳不足及无母乳者,应及时采用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并尽量用牛、羊乳或奶粉喂哺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

2、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少食零食的饮食习惯,可使小儿食欲旺盛,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