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最常见的预激综合征有3种类型:
(1)kent束型:又称典型预激综合征。激动从心房穿过房室纤维环,到达左、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的肌束。
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0.12秒,p波正常。
②qrs时间≥0.11秒。
③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钝,称为预激波或δ波(delta波)。
④继发性st—t改变。
从心电图上可分为a型和b型预激综合征。
a、型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在各胸导联上均向上,其旁路位于左室后基底部。
b、型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在v,导联向下,在左胸导联v5向上,其旁路位于右室外侧壁。
(2)james束型:又称非典型预激综合征,也叫短p--r间期、正常qrs综合征,又称l.g.l(low—ganong—levine)综合征。该束从心房后结间束发出,绕过房室结上、中部而终止于结下部,到达希氏束或束支,形成房室之间的短路。终止于房室结下部者称为james束不完全型;终止于希氏束者,称为james束完全型。
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0.11秒。
②qrs波群时间正常。
③没有δ波。
(3)mahaim纤维型:该纤维起自房室结、希氏柬或柬支,终止于心室肌。
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0.12秒。
②qrs波群起始部有δ波,但较小。
③qrs时间≥0.12秒,略有增宽。
此外,预激综合征还有几种特殊类型。如:①间歇型预激。也就是预激波间断地出现。这可能是由于附加旁路存在有前向传导阻滞或存在有干扰所致。②隐匿性预激:是指预激旁路伴单向前向传导阻滞,仅能逆向传导,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到预激波,但可反复发生折返性室上速,发作时qrs图形正常,很难使人考虑到室速是因预激综合征引起的。③潜在性预激:是指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表现,但经食管调搏或心脏电生理(eps)检查后,可诱发出经旁路前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