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心房扑动的基本知识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心房扑动(房扑)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可转化为房颤。房扑时心房内产生300次/分左右规则的冲动,引起快而协调的心房收缩,心室律多数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少数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心室率常在140-160次/分之间,房扑也分为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其发生率较房颤少。

临床表现:

1.轻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悸、心慌、乏力;2.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而引起脑栓塞,3.心室律规则,140-160次/分左右,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4.有时心室率可因房室传导比例的转变而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回复到原有心率水平,部分可听到心房收缩音。

诊断依据:

1.常见病因与房颤基本相同;2.心悸、心律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心率可突然减慢或突然加倍;3.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规则的扑动波,称f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心室律可规则(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控制心室率: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

3.转复心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后者效果好。药物复律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

4.经电生理检查选择的病人可做射频消融治疗。

5.预防复发:常用奎尼丁、胺碘酮等。

6.预防血栓栓塞:持续房扑,伴心功能不全或和二尖瓣病变、心肌病者,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原则:

1.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阵发性房扑且心室率不快者可暂不用药;2.非预激综合征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室率增快或心功能不全时,需立即用药,首选西地兰;3.长期反复发作者在去除病因后进行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药物是胺碘酮和奎尼丁可维持服药以防复发;4.慢性持续房扑,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5.特发性房扑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辅助检查:

1.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或年轻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年龄较大、不能除外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心房扑动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经电复律、药物转复或射频消融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不再复发。

2.好转:经治疗后症状减轻,但房扑未转成窦性心律,心室率控制在70-80次/分左右。

3.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不减轻,房扑未转成窦性心律,心室率仍在140-160次/分以上。

预防常识:

房扑与房颤一样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心绞痛、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因此,发生过房扑的患者,必须去医院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房扑发作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目前转复心律的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和奎尼丁等,经选择病例可做射频治疗。

房扑的心电图特征:

各导联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相同、节律规则、快速的、连续锯齿样扑动波(又称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f波多在v1、ⅱ、ⅲ、avf导联中明显可见。f波之间密切衔接,两肢对称。

(2)qrs波群呈室上性,有时qrs波群增宽并畸形。

(3)f-r间期常相等,或略有不等。但当伴有隐匿性房室传导、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时,f-r间期不等。

(4)心房扑动时,心房激动极快,但房室交界区的正常不应期相对较长,因此,不是所有的心房激动都能下传到心室,因而可产生间隔规则的部分传导,或间隔不规则的传导,常呈2∶1、3∶1、4∶1或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使心室率不规则。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