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黄芪参麦汤(黄芪60g,红参15g,麦冬15g)。水煎取汁450ml,每日3次,每次150ml,饭后30min服。连续15天为一疗程,3日后开始第二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用药期间不用其他影响心率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烟酰胺3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同时服用654-25mg,每日3次。
中医没有病窦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迟脉证”、“心悸”、“胸痹”、“眩晕”范畴,出现“阿—斯综合征”时则属于“厥证”。脉诊对病窦有特殊意义,病窦脉象的显著特征是脉迟,可兼有结、代、数、促或乍疏乍数等。《脉经》:“脉迟则在脏……迟则为寒。”《濒湖脉学》:“迟来一息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结脉皆因气血凝。”《素问·脉要精微论》:“代则气衰。”若迟脉与数脉、促脉交替出现,此为病处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阶段,病情危重。所以《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脉来乍疏数曰死。”笔者认为,本病以气虚、阳虚为本,主要是心气虚、心肾阳虚。病窦的初期阶段以气虚为主,表现为脉迟、乏力、眩晕,进一步发展则至阳虚阶段,并挟血瘀、痰浊等证,表现为脉迟、胸闷,甚则胸痛、眩晕、肢冷,甚则晕厥。治疗原则为虚者补之,寒者热之,以补气运血、温通经脉为主。黄芪甘温,主治一切气衰血虚,为补气主药;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倾,二者大补元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善补阳者当从阴中求阳,故用麦冬养阴育阳。完全以中医理论指导辨证用药,结果表明用本方治疗病窦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