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胸闷,或有疼痛,面色少华。舌质暗红、碎裂、苔薄白或薄黄。疾脉,涩数脉。
治则:
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
方药:
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2g丹参15g川芎15g香附10g枳壳10g丹皮10g赤芍10g黄连6g生地10g。水煎服,日服2次。
方解:
思虑过度,心之气阴暗耗;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体劳或房劳),伤及脾肾,脾虚化源不足,不能滋养于心,肾虚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气阴血不足,血脉流通不畅而出现瘀阻,瘀而化热,热可致急,瘀可致乱,遂引起疾脉或涩而数脉。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面色少华,为心气阴不足之征。胸闷或胸痛,舌暗红,碎裂为心之气阴不足,血脉瘀阻之兆。若见苔薄黄,更可证明化热。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心气养心阴;丹参、川芎活血通脉;丹皮、赤芍、黄连、生地清热凉血;香附、枳壳理气以助通脉;全方共奏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之功。以使心气阴足,血脉通,而郁热清,疾脉或涩数脉平,心悸止。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