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基本原理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一般可做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但如果并发肺动脉高压或心内膜类就不宜做介入疗法,还有如果缺损离各瓣膜太近或缺损直接在主动脉瓣下,也不宜做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因此病儿必须请专门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专业的医生检查。根据患儿是否做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是指在局部麻醉下,采用穿刺周围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的方法,将堵闭器通过一根如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沿血管送达心脏的特定部位,安放封堵器,矫治室间隔缺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基本原理是,采用双盘结构的堵闭器,其中一个盘在左心室面而另一个盘在右心室面,连接两盘的腰正好在缺损的室间隔处。室间隔缺损靠两侧盘、腰、缝在堵闭器内的高分子化合物,放置堵闭器后在堵闭器内形成的血栓以及3个月左右的心内膜完全覆盖堵闭器表面等机制来关闭。

临床中,能否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如何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室间隔缺损类型有关系。

室间隔缺损根据缺损的部位可分为膜周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膜周部缺损最常见,漏斗部缺损次之,肌部缺损最少见。不同类型的室间隔缺损使用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比如,膜周部缺损通常被认为不适宜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因此,室间隔缺损治疗前,应全面评估室间隔缺损部位、大小、分流方向、心室大小及心功能等,而且要采用心导管检查,评估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手术的可行性。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但患者如出现是显着的肺动脉高压、低龄儿(<1岁),则不宜进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禁忌症为

1.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ph有右→左分流者。

2.室间隔缺损合并其它需手术治疗心脏畸形者。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运用影像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对比传统外科手术的优势有:创伤小,不开胸,只有米粒般大小创口;只需局麻,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快。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出院后,患者近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合理饮食,预防感冒,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6个月,室间隔缺损患者应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来院复查心超、胸片、心电图等。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介入治疗出院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