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贫血

CsA、GM-CSF和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csa、gm-csf和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第5期第13卷经验交流

作者:李祖清王子峰余桢

单位:李祖清(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内1科江西上饶,334000);王子峰(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内1科江西上饶,334000);余桢(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内1科江西上饶,334000)

我们自1997年6月~1999年7月应用环孢菌素a(csa)、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重型再障)12例,与1993~1996年用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叶酸、b族维生素等传统方法治疗的15例比较,疗效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12例,其中重型再障ⅰ型5例、重型再障ⅱ型7例,年龄14~45(平均28)岁。对照组15例,其中重型再障ⅰ型6例、重型再障ⅱ型9例,男7例、女8例,年龄14~53(平均30)岁。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csa3~5mg/(kg*d)口服一个月,gm-csf30μg/d皮下注射,每周3次×1个月,epo3000u/d静脉注射,每周3次×1月,治疗1个月后口服csa3mg/(kg*d)维持。

1.3诊断与疗效标准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1.4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比较输血量及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采用精确概率法比较感染率或有效率。

2结果

2.1疗效

治疗组12例,显效7例(其中基本治愈5例),良效3例,进步1例,无效1例。对照组15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10例(其中死亡5例)。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血常规变化

治疗组人均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绝对值,网织红细胞从0.3×109/l升至26.5×109/l,白细胞从平均1.3×109/l升至4.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从0.2×109/l升至1.8×109/l,血小板数从14×109/l,升至40×109/l,治疗后血常规检查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

2.3骨髓象变化

治疗组12例治疗后1月,骨髓增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0例由重度减低恢复至增生活跃,1例恢复至增生减低,1例无变化,粒系平均由0.139升至0.480,红系平均由0.090升至0.240,巨核细胞平均由0~2/片升至4~10/片。对照组15例仅2例由重度减低恢复至增生活跃,2例恢复至增生减低,余11例无明显变化。

2.4成分输血量的变化

治疗组12例治疗1月后3个月的平均值,每月输红细胞平均200ml,输血小板仅4单位。而对照组在治疗1月后3个月的平均值,每月输红细胞800ml,输血小板32单位。

2.5感染率

治疗组治疗1月后3个月,12例仅1例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对照组治疗1月后感染率达50%。

2.6副作用

治疗组12例见高血压2例,用巯甲丙脯酸后降至正常,未中断治疗;1例血钾增高,停epo后降至正常,1例肝功能损伤,停用csa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年轻女性患者,用gm-csf1月后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半月后复查血常规、骨髓象恢复正常。

3讨论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再障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减少或有缺陷,造血微环境缺陷,造血干细胞免疫抑制所致。80年代以来使用免疫抑制剂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重型再障取得一定疗效。本治疗组结果显示,使用csa、gm-csf和epo治疗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提高疗效的作用,治疗组治疗1月后,明显减少输红细胞量及血小板量。gm-csf刺激髓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加速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回升,降低感染率,epo协同gm-csf刺激红系增殖和多能干细胞生长,csa去除抑制因素后,使gm-csf及epo作用进一步增强。

(编辑王冬英)

(收稿1999-09-07)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