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慢性白血病(chronicleukemia,cl)是一组克隆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与急性白血病相比,病程进展较慢,细胞有一定的分化成熟能力,骨髓和外周血中以异常的较成熟细胞为主,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其特征是外周血粒细胞持续进行性增高,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脾肿大。全球发病率为1/10万人,以欧美多见,亚洲稍少,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特征是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蓄积,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它组织器官,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亚洲发病率约0.1~0.4/10万人,仅为西方的10%。

根据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乏力等特征,属中医瘰疬、症积、瘀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的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目前比较肯定苯及其衍生物、电离辐射可导致慢粒发生。

电离辐射及苯导致cml,与干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关系密切;但其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因为95%以上的cml患者有特异性细胞遗传学异常,即ph染色体。ph染色体是后天获得性第9与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相互易位而成,与某些致癌物质作用有关,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bcr/abl基因重排。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其定向祖细胞中均有ph染色体,而在体细胞中未见,说明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临床缓解后,ph染色体数目可减少,疾病复发或处于加速期又增多,故ph阳性细胞的持续存在是本病复发和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遗传因素有证据表明,慢淋的发病与种族和遗传有关。本病白种人与黑种人的发病率高,黄种人则低,且不因人种的迁居而变化。

(2)染色体改变慢淋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包括数量和结构的改变。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4号染色体长臂增加,12号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缺失,17号长臂染色体改变等。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bcl-2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大多数慢淋患者该基因重排且表达增加。p53基因是一种重要抑癌基因,位于17q13.1部位,其突变或缺陷可导致慢淋发生。

(二)病理

1.慢粒在cml时全身粒细胞总量明显增加,白血病细胞通过增殖池以及外周血的时间延长,使白血病化的干细胞池扩大,正常造血干细胞池缩小,进而导致大量血细胞积聚。

2.慢淋小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蓄积,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这类小淋巴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但免疫学上不成熟、功能不全。95%以上病例免疫表型呈b细胞性,t细胞性少见。

二、中医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先天禀赋不足,复因后天失养,导致脏腑亏虚,百骸失养,虚劳乃成。

2.外感邪气,内传入髓感受外邪,毒邪入侵,伤血及髓,致使气虚血亏,邪与营血相搏结,使气血流通失畅,脏络瘀阻,久而成积。

3.内伤七情,气滞血瘀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气机不畅,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瘀证乃生;或痰瘀内停,与邪毒相互搏结久而成症积、瘰疬。

4.饮食失调,伤及脾胃过食酒食肥甘,脾胃受伤,脾虚失运,输布津液无权,湿浊内生,凝聚成积,痰气相搏,血流不畅,瘀块内生。

上述因素致邪毒入侵,重伤脏腑,使其功能不利,气血失和;邪毒内聚,阻闭经络,邪毒郁滞,郁久化热,热熬津血,久而成痰;邪毒与气血痰热相搏,滞留不散,交结而成块。邪毒郁结,化热生火,迫血妄行则出血。瘀血内阻,新血不生,且邪毒内蕴,正气耗伤,正不胜邪,邪毒深伏,日久毒蕴化热,更伤骨髓,发生变证,转为急性病变,病情恶化,则预后不良。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