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心力衰竭疾病20年发生显著变化

2015-12-04 放心医苑网 A +

一项对20年来上海12家市级医院的2400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大型调查显示: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三个年份的心力衰竭病人的发病原因、年龄、死亡率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查显示,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在1980年主要是心脏瓣膜病变,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1980年它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占47%,到1990年和2000年分别只占24.3%和8.9%。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则呈现出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29.1%上升到1990年的38.8%和2000年的50%。心力衰竭的发病年龄也随着治疗手段和疾病谱的改变而日益增高,1980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1.5岁,1990年是58.9岁,2000年平均年龄则到了68.8岁。20年来,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80年代死亡率为13.8%,90年代为11.5%,世纪末仅为6%。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心力衰竭发病年龄增高、死亡率下降的关键。近10年来,国内医学界在以往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采用调节神经、体液因子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