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过敏性疾病的误诊误治

2015-11-24 放心医苑网 A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飞速增加,而对过敏性疾病医学知识普及宣传不够,广大群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基层医生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知识更新不足,导致了我国过敏性疾病的误诊误治的情况非常严重。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过敏性疾病专家、青岛过敏性疾病防治中心主任李明华教授。李明华教授认为,我国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的误诊误治情况非常严重,并分别阐述了这三种疾病的误治误治原因。

一、过敏性鼻炎误诊率约高达50%以上,通常误以为为感冒

误诊原因分析:

大多数患者将反复打喷嚏、流清鼻涕误以为感冒,其实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的感受,这些表现既可以是感冒引起的也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由于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治疗方法不同,且均是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我们每个人均应该具备区别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常识,以免误诊误治。虽然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均有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但发作特点和伴发症状并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

①感冒的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往往是全天持续性的,可能会连续几天,通常1-2周即可痊愈;而过敏性鼻炎发作则呈阵发性,以清晨发作更为明显,一天中可能仅发作2-3次,但每次打喷嚏的个数可在5个以上甚至10余个,发作过后如常人;(山东半岛地区的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作为主,因病因为常为花粉,故称花粉症,但青岛地区的夏秋季节发作则多与尘螨、霉菌有关,应该及时去市过敏中心或大医院过敏免疫科就诊,让医生通过检查来帮你确诊过敏原)。

②感冒时全身症状较重,如发热、寒战、肌痛、头痛和咽痛等,而过敏性鼻炎则可常伴有咳嗽、哮喘、结膜炎(眼痒、眼红和流泪)或皮肤过敏。感冒的病程较短;过敏性鼻炎则病程较长,可常年或季节性反复发作。

③感冒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可以群发;而过敏性鼻炎不传染,但可以遗传,故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高发;

误诊的后果:

导致鼻部的过敏性炎症得不到控制而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过敏性咳嗽或过敏性结膜炎等。

二、慢性咳嗽的误诊率约高达60%以上,易误为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误诊原因分析:

大多数人认为哮喘的症状应该是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和痰多等,但在只有咳嗽而没有喘息时,许多患者对大夫诊断为哮喘就感到不理解了。其实认为只有出现喘息才是哮喘的观念是错误的。许多哮喘患者的唯一或主要的症状就是持续性咳嗽,反复发作,不易痊愈,而没有明显的喘息,这种情况叫做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咳嗽,它是哮喘的前期症状,非常容易发展为哮喘。

与普通过敏性哮喘一样,咳嗽变异性哮喘常由过敏原、运动、冷空气或气候变化而诱发或加重,可四季反复发作,也可有季节性。在儿童则可能继发于病毒或支原体感染以后,其在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后仍然长时间咳嗽。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哮喘儿童被误诊为支原体感染、肺炎、感冒(尤其是将打喷嚏流清鼻涕等哮喘发作的前兆症状误为感冒)。

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以干咳为主,所以咳嗽多以清晨及晚间为重(这是由于过敏原多在家中,而清晨及晚间多在家中),可持续数月到数年。医生在体格检查时通常无明显肺部喘息,肺功能检查也常无明显异常,容易被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问题。

其实慢性咳嗽除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常见原因外,其它一些疾病也常表现为咳嗽,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鼻后溢综合征、气道异物、结核病、神经性咳嗽、胃食道返流等,必须注意排除。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为: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大于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过敏原试验阳性;④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⑤除外其它原因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误诊后果:

导致滥用抗生素,误治的后果使咳嗽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三、哮喘的误诊误治率达40%,最常见为滥用激素

误诊误治的原因和表现:

滥用激素治疗:在门诊工作中,几乎每日都能遇上滥用激素治疗哮喘病的患者,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反复点滴地塞米松,由于许多哮喘病患者不注意预防和抗过敏性炎症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一旦急性发作就到医院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有时还加上抗生素,虽然症状暂时缓解了,但停药不久即又发病,而且发作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再去医院点滴地塞米松,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在儿童哮喘更为常见,;二是常年误服激素的哮喘病人,这种情况包括长期服用含有强地松等激素的所谓“祖传秘方”、“中药胶囊”、“中药末”,这种不科学的治疗方法,是造成许多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经常可以导致股骨头坏死等终身损害。三是不用储雾罐吸入激素,这样可以导致吸入激素疗效欠佳和副作用增加。

误诊导致的滥用抗生素:许多患者以为喘息、咳嗽和痰多就是呼吸道发炎了,经常自己服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某些非专科医生也常把哮喘病的气道炎症误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呼吸道感染而滥用抗生素治疗。实际上哮喘病的气道炎症是属于过敏性的,这种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先锋霉素)、红霉素等皆无效,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反复静脉点滴或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这种情况在哮喘儿童尤为常见,滥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许多哮喘病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远期后果是常年治疗不当导致的病情日益加重和造成某些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肺部霉菌感染等),甚至造成终生损害。

滥用止喘药物:临床上止喘药物种类繁多,如舒喘灵(沙丁胺醇)、克喘素、氨茶碱、喘定、阿斯美、美普清、喘康速和奥克斯都保等等,虽然可以很快缓解哮喘症状,但由于这类药物通常没有抗炎作用,仅仅治标不治本,故不宜长期单独使用,而应在抗过敏性炎症的基础上使用,否则止喘药会越用越多。

误诊后果:

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心症等),甚至哮喘猝死。

过敏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着重治不重防的问题,许多患者往往把治疗作为重点而忽视了预防,其实大多数哮喘、鼻炎和荨麻疹的发作都与环境或饮食因素有关,如吸入尘螨、花粉、霉菌等过敏原,冷空气,油漆、装饰材料、烟雾、敌敌畏等杀虫剂等或进食鱼、虾、牛奶、某些水果等过敏食物。因此所有过敏性疾病患者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过敏原,针对病因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或脱敏治疗,这样可显着减少发作次数,大大减少用药量,甚至不治自愈。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