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综合征简介

2009-12-08 journal.shouxi.net A +

鼻中隔偏曲综合征简介首席医学网2005年01月18日09:53:53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肖世德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简介

 鼻中隔偏曲统计其发生率为80%左右,发生原因主要有产伤、外伤及鼻中隔软骨和骨发育不均衡等原因。  重度鼻中隔偏曲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咽部不适等症状,虽已被公认并记录在有关文献里,但至今未引起多数医务人员甚至专科医师、专家们足够重视。对轻度鼻中隔偏曲(指偏曲高度≤0.3cm、不压迫中、下甲的偏曲),传统理论认为不引起症状。  笔者经过几十年数万门诊病例及近三千例手术病例的诊治,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轻度鼻中隔偏曲除可引起上述症状外,还可与重度鼻中隔偏曲一样在某些人,从某一年龄开始可引发一种或多种症状,经2000人体检,初略统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12.3%,成都市内以400万人口计算,至少有20万此类患者,全国有几千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影响工作、学习,可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甚至有轻生念头。不少患者不能很好坚持工作学习,影响成才。

  1轻、重鼻中隔偏曲可引发四大类症状  (1)鼻部症状(特别注意也可毫无鼻部症状):鼻塞、鼻出血、流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症状)、鼻背胀痛、打鼾、嗅觉减退、鼻梁歪斜;(2)头部症状:头晕、头痛(重者如刀割、棒击)、眩晕、耳鸣、耳闷、咽喉不适及堵塞感、眼胀、视物模糊、看字跳行、视疲劳、面部潮红、唇部疼痛;(3)颈肩部症状:颈、肩部疼痛、颈肩部肌肉僵硬、颈部活动弹响(笔者称为“类颈椎病样症状”);(4)全身症状:头脑不清醒、短暂意识丧失、步态不稳(笔者称为“类晕厥前先兆样症状”)、晕厥、烦躁、思绪紊乱、记忆力下降、失眠、嗜睡、抑郁、多梦、出汗、胸闷、气紧、倦怠。极少数病例还可以出现恶心、咳嗽、声嘶、腰痛、腹泻、全身酸痛、肢体无力、麻木、怕冷、抽搐、晕车、心率变化、心律不齐、哮喘、皮疹(面部易误诊为痤疮)、幻觉、强迫观念(如洁癖)等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症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症状者,笔者称其为“鼻中隔偏曲综合征。”  上述症状一些疾病也可引起,但中隔偏曲是一种常见而被忽视的原因,患者几乎可到临床各科就诊,常被医生误诊。误诊病种主要有: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缺血、贫血、高血压、心肌炎、心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脱出、梅尼埃病、神经性耳鸣、卡它性中耳炎、鼻窦炎、鼻甲肥大、屈光不正。因症状多样,常有:类神经官能症样症状,故神经、精神、心理咨询科医生也更易误诊,常被误诊的病种有: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癫痫、三叉神经痛、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强迫症、早期精神病甚至精神病(特别是在大医院很少有此类病人被神经、精神及心理科医生推荐去看耳喉鼻科的)。  2发病机制的新概念及突破  20世纪60年代中期笔者发现轻度鼻中隔偏曲与重度偏曲一样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咽部不适等症状。90年代初开始逐渐发现还可引起颈肩部及全身多种症状。近1年来发现极少数病例还可出现腰痛、腹泻、恶心、怕冷、面部潮红、皮疹、胸闷、抑郁、洁癖、晕车等症状。笔者最初也对鼻中隔偏曲能引起如此多的症状感到困惑。但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多,且部分患者曾有到全国多家著名医院甚至国外治疗的病史,但一般均被误诊。而行中隔手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中隔偏曲部骨或软骨压迫了中隔粘骨膜内来自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末梢及伴随的植物神经,几乎可出现前述神经一切受压症状及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个体差异对是否发病起决定作用。

  3对一些传统理论现在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如对中隔偏曲引发耳鸣的看法,传统理论认为是由于中隔偏曲影响了鼻窦开口,使其引流不畅引起鼻窦炎,引起鼻咽部耳咽管开口发炎,导致了耳鸣。但笔者经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不支持此种观点:(1)对此类大量耳鸣患者做了鼻腔临床及鼻窦CT检查,基本上排除了鼻窦炎,但此类患者仍可有耳鸣;(2)在鼻中隔手术治疗中不少患者耳鸣可立即消失(头晕、头痛、头脑不清醒、颈痛、胸闷、咽喉不适、咳嗽、恶心呕吐等也可在术中术后立即消失),若为炎症所致耳鸣不可能立即消失;(3)一侧甚至轻度的靠前的鼻中隔偏曲也可引起耳鸣,气管炎症不是主要致病原因。也是神经受压所致。  著名专家评论:值得高兴的是最近中山医科大学三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广州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李源教授来信指出“您提出的关于鼻中隔偏曲一些观点极好。我相信,您的工作对鼻科临床有重要意义,亦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十分欣赏您数十年研究的成果,我愿意采纳您的观点,愿意利用各种机会传播您的观点并运用到我的临床实践中去”。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全国鼻科学组组长、《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编委许庚教授来信“鼻中隔的问题应该重新评论,国内部分专家已有共识…您的文章及所做的观察是非常好的…然后投往《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发表。届时我可以为您推荐。”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华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主任委员,韩德民教授在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级学习班上也提到笔者对鼻中隔偏曲的新看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肯定。三位国内外知名专家、著名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及成都讲学,主办学习班。华西医大几位老教授也开始注意到对此病的诊治。专家的重视使笔者看到了有关鼻中隔偏曲新概念的推广有了新的希望,深受鼓舞。  新概念要点:(1)在某些人、从某一年龄开始,轻、重鼻中隔偏曲可引发症状(三叉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受压症状及植物神经紊乱的一切症状都可出现),个体差异对是否发病起决定性作用;(2)鼻中隔偏曲发病率高,危害严重,误诊误治率惊人,治疗效果好;(3)任何部位的偏曲均可引发症状,因低位偏曲占90%~95%,故多数患者的症状均为低位偏曲所致;(4)疗效与病史长短、症状多少、严重程度、偏曲轻重无明显关系;(5)鼻中隔偏曲特别是轻度偏曲是否应进行手术,无长期治疗此类疾病的专科医生甚至专家都是难以决断的,不能仅以是否引起鼻阻,是否阻障鼻窦引流为主要手术适应证;(6)发症机制主要是由于偏曲压迫了中隔粘骨膜内三叉神经感觉神经末梢及植物神经所致。偏曲所致耳鸣等症状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引发鼻窦炎所致,也是神经被压引起;(7)过敏性鼻炎,是由于外界过敏原或体内因素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所致,鼻中隔偏曲即是一内在因素;(8)笔者对手术方法作了创新,对轻度鼻中隔偏曲根据笔者提出的发病机制,创造了采用Nd:Y.A.G激光、射频、微波治疗;(9)手术适应证包括年龄范围应放宽;(10)此病不仅是一严重的疾病,更重要的是一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作者单位:1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2 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医院耳鼻咽喉科  (收稿日期:2004-08-09)(编辑一凡)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