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波状热。临床以持续不规则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易反复发作为特点。本病以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青壮年。病畜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及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本病属中医“湿温”范畴。[临床表现]
1.潜伏期1周至2月不等,平均2周。
2.病程分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及睾丸炎。主要热型为弛张热,典型热型为波状热,其他有不规则及持续性低热。多汗一般在夜间,清晨时热退。其他症状有头痛、神经痛、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可并发多部位炎症。
(2)慢性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较多,表现为低热,夜汗,头痛,肌肉关节痛,乏力,胃肠道症状,或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症状。可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及从事的职业。
2.波状热或持续不规则热,夜间大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殊临床症状及体症。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2)免疫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皮内试验有助诊断。
(3)细菌学检查:骨髓、血液、尿液、脑脊液、脓液等培养有助确诊。
4.本病应注意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病等鉴别。[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急性期:抗感染治疗:利福平每日600~900mg加四环素每日200mg,疗程6周,或四环素合链霉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补充液体、维生素B、C及电解质;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感染者,可应用激素治疗。
(2)慢性期:抗感染治疗: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四环素疗程6周以上,链霉素4周为宜。或用四环素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湿遏卫气:发热恶寒,身热不扬,周身疼痛,脘闷腹胀,倦怠乏力、苔白腻,脉滑或濡数。
治法:化湿解表清热。
方药:藿香10克、佩兰10克、川朴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白蔻仁6克、淡豆卷10克。
(2)湿热内蕴:发热,汗出热不解,心烦口渴,胸闷腹胀,头身疼痛,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藿香10克、白蔻仁6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茵陈10克、滑石(包煎)30克、甘草6克、木通10克、淡竹叶10克、石菖蒲10克。
(3)湿热痹阻经络:发热,关节肿痛,肌肉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痛络。
方药:薏苡仁30克、苍术10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防己10克、姜黄10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当归10克,海桐皮10克、桂枝6克,木瓜15克。
(4)淤阻脉络:关节疼痛,呈刺痛,痛处固定,肢体麻木,舌紫暗。
治法:活血化淤,搜风通络。
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秦艽10克、牛膝15克、羌活10克、独活15克、穿山甲15克、姜黄10克、木瓜10克。
(5)肝肾亏损:腰膝酸软,关节肌肉酸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淡红暗,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化湿通络。
方药:独活15克、寄生15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秦艽10克、威灵仙30克。[预防与调养]
1.预防传染。
2.急性期注意休息。西安医学会(Xi'anMedicalAssociation)主办
西安谦和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