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产褥感染

id="lblTitle">产褥感染

2009-12-07 www.cn5135.com A +

产褥感染是指在产褥期病原菌侵入生殖道,引起局部或全身炎性改变的生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感染可蔓延到盆腹腔,引起输卵管炎、卵巢炎、腹膜炎等,严重的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一、病因
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

二、临床表现
1、会阴切开及会阴撕裂伤口感染
表现为会阴部明显疼痛,常影响产妇活动及睡眠。多有低热,局部伤口红肿、胀痛。严重者其缝线陷入肿胀组织,脓液从伤口边缘或缝线针孔溢出,脓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口而出现尿痛、尿频。脓性分泌物增多,若向深部蔓延,播散达子宫旁组织,可引起盆腔感染和菌血症。

2、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产褥感染时,子宫内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下腹隐痛、恶露量多等。

3、盆腔结缔组织炎
主要表现为腹痛、恶露多且有臭味。产后3-4天出现低热,持续数日后体温上升,出现高热伴寒战,体温可达40摄氏度,持续不退。腹部胀满,子宫大,子宫一侧或双侧结缔组织增厚,有触痛,或有肿块形成。

4、输卵管炎
多为原有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发病较晚,多在产后7-8天起病。单侧输卵管周围炎时,管壁变厚变硬,输卵管内膜可完整,或末端粘连封闭。严重的炎症可累及输卵管周围器官,与卵巢、大网膜、肠绊形成炎性包块。子宫两侧有压痛,可触到增粗的输卵管或不规则形状的包块,有压痛。

5、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因腹膜炎性渗出、纤维素覆盖可引起肠粘连,也可在直肠子宫陷凹形成局限性脓肿,若脓肿波及肠管与膀胱可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6、血栓性静脉炎 
(1)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多由宫壁胎盘附着面的血栓感染厌氧菌引起,血栓可短时间机化,使静脉炎局限于盆腔某部分。如感染未控制,炎症可沿静脉扩展,累及卵巢静脉。借助电脑扫描或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2)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临床症状依据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小腿深层静脉血栓形成,可有腓肠肌和足底部疼痛及压痛;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妨碍下肢静脉回流,可出现疼痛性“股白肿”,下肢肿胀疼痛,淋巴滞留,出现下肢组织变硬,皮肤发白及温度升高。

三、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
1、孕前进行围生期监护,加强对孕妇和家属的卫生宣传:让其了解围生期卫生知识,注意营养平衡。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孕末期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2、按时进行产前检查,注意孕妇一般情况,了解病史,做全身检查,及早发现生殖道炎症,及时治疗。

3、临产后严格无菌操作,产后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产褥感染者,例如剖宫手术者,应用抗生素预防。

(二)、治疗
1、一般治疗:产妇取半卧位,以使炎症局限于盆腔,还有利于恶露排出。加强营养及休息,补足水分,必要时静脉补液。

2、抗生素应用: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抗生素。在没有结果之前,多采用对常见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联合用药。

3、局部病灶的处理:如盆腔腹腔内有脓肿存在,可用超声波协助定位,也可根据部位行后穹窿切开或腹壁切开引流。会阴或腹部切口感染,局部要采取引流、清洁、热敷、坐浴等治疗方法。

4、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除使用抗生素治疗外,还可加用肝素抗凝治疗。但临床对照试验发现如果给予足够抗生素,再加肝素并无更大疗效。

分享

产褥感染 &url=https://mjb.9939.net/article/2009/1207/285526.shtml&pic=" data-url='https://mjb.9939.net/article/2009/1207/285526.shtml' data-text="id="lblTitle">产褥感染 ">

新浪微博

产褥感染 ">

微信好友

产褥感染 ">

朋友圈

产褥感染 " >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