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38例报告推荐到首页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第05期1/2页12作者单位:1.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骨科,青铜峡751600;2.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青铜峡751600
【摘要】 为探讨小儿尺骨鹰嘴骨折严重移位切开复位的手术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0月切开复位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均得到随诊,随访8~48个月,平均13.6个月,其中术后3例有肘关节伸直受限,范围5~15°,平均10°;3例中立位时旋后受限,拆除内固定后,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伸肘有力,肘关节稳定性良好。根据损伤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以恢复肘关节功能。
【关键词】小儿;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
儿童尺骨鹰嘴骨折较少见,骨折后以无移位者多见,若骨折严重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者,应切开复位。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采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手术治疗小儿尺骨鹰嘴骨折38例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26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11岁。屈曲型损伤23例,伸直型损伤15例;左侧10例,右侧28例;按照尺骨鹰嘴骨折schatzker分型[1]:型2例;型6例,伴有桡骨小头脱位1例;型20例,伴桡骨小头脱位1例;型4例,伴桡骨小头脱位2例;型6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侧卧位,患肢置于胸前,臂丛或分离麻醉下,有桡骨小头脱位者,先行桡骨小头手法复位,再取肘后侧切口,自鹰嘴顶点上方3.0cm向下沿尺骨鹰嘴内侧至尺骨嵴,肘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清除关节腔游离碎骨片,复位后根据骨折的类型,采用张力带固定、重建钢板固定、螺钉固定;其中采用张力带固定的克氏针远端至于尺骨前方皮质,在穿透尺骨前方皮质后,前臂应保持旋后状态,穿透的克氏针尽可能的短,克氏针的进针方向应与尺骨的后内侧嵴在冠状面上成30°角。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对位良好,尺骨半月切迹光滑;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桡骨小头复位;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棉垫加压包扎,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石膏固定于屈肘90°和前臂中立位,石膏固定3~5周,术后6周后行肘关节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其余病例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1周开始行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4周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所有病例均于术后6~8个月拆除内固定。
本组38例全部获得8~48个月随访,平均13.6个月;无神经损伤、上尺桡关节骨性连接、骨化性肌炎或桡骨小头再脱位等并发症,其中3例有肘关节伸直受限,范围5~15°,平均10°;3例中立位时旋后受限,拆除内固定后,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伸肘有力,肘关节稳定性良好。
小儿尺骨鹰嘴骨折,有部分伴有桡骨小头脱位。根据受伤机制可分为屈曲型损伤和伸直型损伤[2],尺骨鹰嘴骨折端的移位以相应的尺骨鹰嘴背侧压缩而掌侧成角[3]的斜形骨折多见,本组有26例。诊断时应注意尺骨鹰嘴二次骨化中心的存在,必要时需拍对侧x线片比较,以免误诊;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1)关节面光滑,但关节面分离移位>2mm者;(2)关节面无分离移位,但关节面不光滑或不整齐者;(3)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或不能复位者。
手术前因先行手法复位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手法复位是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措施,小儿肌肉组织较弱,韧带和关节囊弹性较大,容易牵引分开,桡骨小头也易还纳。本组4例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闭合复位均获成功。手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要求准确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光滑;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伸肘力。应用张力带的原则进行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是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方法,术后可进行早期肘关节主动活动,可在骨折之间产生压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本组2例横行骨折的采用张力带固定,愈后肘关节功能正常;24例斜形骨折者采用经双侧皮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手术操作时应注意:(1)在克氏针穿透尺骨前方皮质时前臂应保持在旋后位,穿出的克氏针应尽可能短,以避免克氏针尖端与旋后肌、肱二头肌肌腱的接触,预防术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2)克氏针的进针方向应与尺骨的后内侧嵴在冠状面上成30°角;克氏针穿过双侧皮质,使骨折对克氏针的把持力增加,克氏针对内侧压缩皮质骨起支撑作用,降低克氏针的移位或骨折断端移位的发生。本组3例术后中立位时旋后受限,拆除内固定后,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后伸肘受限,受限范围分别为5°、15°。2例斜形骨折采用拉力螺钉配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1例术后伸肘受限,受限范围为10°,4例粉碎性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将蝶形骨块固定于主骨折块上,再使用重建钢板固定,骨折段固定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愈后关节功能正常。
肘内侧入路可充分显露尺骨鹰嘴关节面,利于取出挤入关节间隙的碎骨块,但应注意保护尺神经及内侧副韧带,以防尺神经损伤或产生肘外翻的不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防止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僵硬,使肘关节尽量恢复生理功能,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伴有桡骨小头脱位者,术后不宜早期功能活动,以防桡骨小头再脱位,造成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肘关节或肱桡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0. [2]蔡迎,杨建平,张质彬,等.小儿尺骨鹰嘴骨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3,24(4):373. [3]任玉猛.尺骨鹰嘴掌侧成角应力骨折机制分析及处理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4(19):297. [4]元向同,刘桂峰.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2,16:46. [5]郝晨光,马辉,劭林等.经双侧皮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前臂旋后功能障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7):531.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