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重女轻男”
中老年妇女须加倍留心
本报记者陈曦实习生李悦沈忱
很多没有症状的胆结石早期病人认为“我没有任何感觉,既不疼又不痒,没必要治疗”,即使有症状的患者往往也是“痛时病急乱投医”。医学专家指出,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都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胆结石也不例外,发现的越早,治疗的越早,痛苦也就越小,所需的治愈时间也越短。
勿把胆结石当胃病
患胆结石及胆囊炎的人常会感到口苦咽干、消化不良、腹泻或大便干燥,常被误以为是“胃病”,时重时轻,有时无明显症状。急性发作时,病人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继而出现持续性疼痛,有时右肩及肩胛下处疼痛,伴有呕吐、寒颤、发热。病人易出现坐卧不安、面色苍白等状况,严重时可表现为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与胃肠、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所以很多病人在一开始会因误以为是胃肠疾病或肝病,而疏忽仔细检查,此时,建议您到专业体检机构进行筛查,以免延误治疗。
中年肥胖女性易患胆结石
天津慈铭体检中心的专家谈到,临床中发现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尤其是以中年肥胖女性患者居多。从年龄上看,1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但是从20岁开始,这种病就开始出现,尤其在40岁到55岁这一年龄组里,尤其是一些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几率要比同龄的男性更高,因此女性和男性患者的比例是3.1比1,呈一边倒的态势,但60岁以后,男女患者的比例开始变得不明显,所以中年女性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胆囊健康。
日常生活细节预防胆结石
天津慈铭体检中心医学专家表示,预防胆结石,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应坚持每年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天津慈铭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设有腹部B超检查,可在早期及时发现病灶。其中腹部B超具有无损伤、无痛苦、无辐射的特点,对人体内脏器官(肝、胆、胰、脾、肾)及各种病变(如肿瘤、结石、积水等)提供高清晰度的动态超声断层图像诊断,尤其对占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胆结石的检出等有特殊意义。
与此同时,天津慈铭体检中心的专家还指出,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胆结石,如今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不吃早餐和高脂饮食引起的。不吃早餐会使胆汁在胆囊中存留时间过长,容易使胆汁析出形成结石。此外,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预防胆结石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多喝白水、每日观察排出的粪便等。
治疗胆结石的五大误区
在本期健康信箱中,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总裁留德医学博士韩小红指出,目前患者在治疗胆结石方面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忽视胆结石
胆结石包含多种情况,发生在胆囊、胆管(肝内、肝外)的结石各不相同,有炎症和无炎症在治疗上也有所差别。患有胆结石的人群中,有的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为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或结石引起重症胆管炎而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胆结石的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防止疾病的加重,并且应定期到专业体检机构进行体检,以便随时观察病情。
误区二:患有胆结石但平时无明显症状就不进行治疗
有一部分胆结石病人平时没有症状,觉得无需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胆结石的发生,说明人体内部消化系统,尤其是胆汁代谢方面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病变。
误区三:禁绝荤食
吃过量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易发生胆结石和胆囊炎,尤其在发病时更不能食用,但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植物性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食品,如里脊肉、鸡胸脯肉等,还可选服低脂或脱脂牛奶等,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误区四:盲目手术
对于单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治愈的作用。而对于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一次手术或有时多次手术仍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误区五:轻信小广告
有些非正规医院,打着“排石、溶石”招牌,不看胆结石患者的具体情况,随便给患者进行治疗。胆结石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以用药物疗法,有些应采取手术治疗,前提是应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诊断后来决定。
慈铭集团总裁、留德医学博士韩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