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恶性青光眼仍有很多病理机制未阐明,比较明确的机制是睫状环阻滞学说,房水循环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的间隙处被阻挡,导致房水流向眼后段。整个虹膜一晶状体隔被推向前方,房水反向进入玻璃体内,并呈池状积聚在玻璃体内。
正常情况下后房深度是0.5mm,但是会随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状况或大小的改变而变化。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后房会变浅和消失(如炎症,睫状体充血或痉挛甚至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一般来说,缩瞳剂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睫状突向前移位。使用缩瞳剂会使病情恶化,散瞳剂如阿托品能改善病情。
植入ICLTM眼的恶性青光眼与无ICLTM眼的处理方法相同:应用高渗剂(静注甘露醇)和睫状肌麻痹剂(阿托品)。如果几小时后病情无改善,必须取出人工晶状体。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术和三切口后段玻璃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