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非典

共享还是独霸――“非典”科研陷入“两难”境地

2009-12-06 www.qianlong.com A +

[千龙网记者之间6月9日报道]尽管科学家还没有找到防治“非典”的特效药,但围绕“非典”药物专利的争夺战却已经展开。当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提出“非典”专利申请的消息捅出后,批评的声音开始强烈起来。一些科学家认为,研究成果应免费共享,将“非典”研究成果作为商业牟利工具不道德。

各国争夺“非典专利”

(北京八龄童发明“防非典游戏棋”)

“非典”疫情的突发,引起全球关注,一些国家纷纷开始了对这一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疾病的研究与药物开发。与此同时,在抗击“非典”战斗中隐藏的另外一场无形的战争――“非典专利”的争夺战已经展开。

各国的科研人员正在为他们迄今取得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以保证对今后问世的“非典”诊断试剂、药物或疫苗享有专利权。4、5月份,几家最先取得“非典”病毒研究成果的机构向美国专利部门申请专利。加拿大迈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在4月中旬揭开“非典”病毒基因排列后,就立即在美国申报专利;而香港大学的研究员也为其3月底首先发现“非典”冠状病毒申请专利;台湾大学成功开发全球首创抗非典有机化合物后也提出了专利申请;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申请对整个病毒的研究享有专利权;仅仅几个月,美国一家制药公司为“非典”申请的药品专利就达到60多项……

国际学术界围绕“非典”研究进行的专利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

我国作为“非典”首先发现地,目前已启动的“非典”研究项目近百项,仅政府拨款就超过亿元。科研人员争分夺秒的工作,破解了病毒的基因、变化规律和粗疫苗研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4月10日接到第一个有关防治“非典”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至5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接收到133件有关防治“非典”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

但很多专家认为,作为发病人数最多、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地方,中国内地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对专利的申请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

专利权意味着市场的垄断

(“无线听诊器”减少了非典的感染概率)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起初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创新和有益于整个社会,而不是为了给拥有者创造财富。但由于专利可以让拥有者在一定时间内(现在一般是10年或20年)具有垄断权,排除了其他竞争者,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高额利润。正是这种利益的驱动,对“非典”研究成果的专利争夺才如此激烈。

有报道介绍了这样一件事:身处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大夫发明了一种异型排气装置,同事提醒他先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再投产。可这位大夫说,控制疫情是第一位的,现在要尽快找到生产厂家。

抗击“非典”以来,为了共同对付疫情,早日找到最佳防治办法,国内的很多“非典”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公开、共享或半公开的,对国外同行也不保密,很少有人与专利联系在一起。这让一些专家学者感到忧心忡忡。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健说:虽然我们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知识产权是有明确主体的,虽然国际上也有人认为“非典”科研成果应免费共享,但是在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公约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可能要吃大亏: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的大量成果不仅为外国公司节省了前期研究费用,而且为他们的产品上市缩短了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因为没有知识产权,到头来生产防治非典药品器械,还必须大量支付国外的专利使用费。

无形资产研究专家蔡吉祥也认为:“知识产权是私权”,不是无偿享用的,特别是将来用于防治“非典”的药物和疫苗有着巨大的利润。专利权就是“垄断”,就是对市场的控制权,如果我们不申请专利保护,很难在防治非典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人的健康权利要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甚至还要受制于人。

商业利益和公众健康的论战

从共同对付这种重大疫情的角度出发,无偿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早日找到最佳的治疗和预防办法,这无疑是一种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一些科学家反对将“非典”研究成果作为商业牟利工具,认为这样不道德,而且研究成果应免费共享。

然而现行的国际规则却过于重视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公共利益。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机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产权,违反这份协议的国家将受到“世贸”的贸易制裁。在这种规则的保护下,商业利益显然高于公共利益。它使得面临重大传染病流行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得到急需药物,将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

目前,对“非典”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测试的国家和地区,除了中国大陆外,美国、中国香港和加拿大科学家全都力图获得可能导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的专利权。谁获得这种专利权,就等于获得“非典”测试方法的所有权。任何销售有关诊断仪器的公司,都得向病毒发现人缴纳巨额专利费。香港大学港大微生物系主任袁国勇直言不讳:“申请专利一方面是为保障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为大学增加研究经费,将来任何机构要研究非典冠状病毒都要付上专利费。”

然而,不少专家提出:这种专利权争夺战会大大阻碍“非典”诊断方法的研发。如果人们认为他们自己的工作存在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他们就会减慢投资速度。

事实上,在医学界利益的争夺战和舆论的声讨战始终存在,20年前,法、美研究艾滋病的科学家,不仅为谁先发现艾滋病毒,而且为保持血液测试商业权问题打得头破血流。

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名为“药物无国境”的人道主义组织,是对现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强烈反对者,在他们公布的《聚焦药物专利》的报告中,对现行的专利保护体系进行了抨击,认为“问题日益明显,受专利保护的药物导致更高的价格,这是人们难以获取(所需药物)的障碍。药物专利能够而且应该有所改变。”

:改变“游戏规则”存在现实阻碍本频道新闻热线Tel:010-85276956
Fax:010-85276978
E-mail:ss@mail.qianlong.com千龙新闻搜索往日文章精粹功能性栏目导航※千龙社区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