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上升,这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很多发达国家中肺癌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三位。吸烟、被动吸烟、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是促成这一严峻现实的罪魁祸首,却又都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的5月31日是第20个世界无烟日,可是无烟的日子仍然遥不可及,吸烟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另一流行病学趋势就是肺癌组织学类型在男女性别中的显著变化。鳞癌的发病度在男性中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导致肺腺癌的比例相应增加),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继续增长。肺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的生命,但是迄今为止肺癌的治疗效果十分令人不满。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与细胞生物活性有关。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左右。【肺癌的概念及病理分型】肺癌的概念:肺癌(Lung.Carcinoma)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的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肺癌的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肺癌的治疗应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肺癌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专家称肺癌和爱滋病是本世纪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两种疾病。在28个发达国家中,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资料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率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肺癌有以下两种基本类型: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类,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还有一种癌症类型是嗜银细胞瘤。肺癌的病理分型:肺癌源于各级支气管上皮,大多数为单发,多中心原发灶占1.3%~12.5%。肺癌的组织类型分为:(一)鳞状上皮细胞癌(分化良好、中等、差)变异型;纺锤细胞(鳞状细胞)癌;(二)小细胞癌①燕麦细胞癌②中间型细胞癌③混合型燕麦细胞癌;(三)腺癌①腺泡样腺癌②乳头状腺癌③细支气管-肺泡癌④实体癌有粘液形成;(四)大细胞癌①巨细胞癌②透明细胞癌;(五)鳞腺癌(混合型);(六)~(八)其他类型肿瘤(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肺癌分型)(一)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生肺癌40%~50%。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80%~85%有吸烟史。由于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受慢性刺激和损伤,纤毛丧失,基底细胞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发育不全,最后突变成癌。癌变处粘膜的纵行皱襞先变成不规则,随之融合一起成粗细不均的颗粒,最后形成结节样浸润或息肉样突出。肿瘤好发于肺门附近的叶、段支气管小分叉处。约有1/4~1/3发生于肺周围的小支气管嵴。鳞癌偏向管内生长,故早期即可引起管腔狭窄,导致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癌组织极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脓肿。高度分化的鳞癌(Ⅰ级),细胞大,呈多形性,胞浆丰富,有角化倾向;核畸变,染色深,细胞间桥多见,常呈典型鳞状上皮样排列。电镜检查:瘤细胞间有大量核粒与张力纤维束相连接,但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不发达,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呈散在性分布。中度分化的鳞癌(Ⅱ级),癌细胞大小不均,角化珠少,核分裂相多,常呈丛状生长。低分化鳞癌(Ⅲ级),细胞排列紊乱(分层排列不明显),核分裂相多。分化好的鳞癌生长缓慢,转移较晚,常有局部肋骨破坏。 (二)腺癌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25%左右。女性多见,但近年来男性腺癌有增加趋势。与吸烟关系较小,与肺组织炎性瘢痕关系密切,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和粘液腺。向管外生长的倾向性较大,但亦可循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与肿块相近的胸膜常可见到乳白色斑块,并有不同程度内陷。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样结构,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核多偏位,核膜较清楚。腺癌富于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更易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 (三)小细胞癌在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发病率次于鳞癌和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1/5。患者年龄较轻(40~50岁),多有吸烟史。燕麦细胞型和中间型可能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Kulchitsky细胞或嗜银细胞,属胺前身摄取和脱羧基化(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细胞,简称APUD细胞。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和激肽等,也可分泌特异性神经原性烯醇酶,引起各种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本型肺癌好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趋向粘膜下浸润。常侵犯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常误诊为纵隔肿瘤。癌组织松脆,刷检或钳检时,细胞受挤压而破碎,易误认为破碎细胞。癌细胞体积小,类圆形或梭形,胞浆少,颇似淋巴细胞。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确诊时70%已有转移,手术时发现60%~100%血管受侵犯,尸检时80%~100%有淋巴结转移。脑、肝、骨髓、肾上腺为常见的转移脏器。 (四)大细胞癌为一种缺乏鳞癌、腺癌或小细胞癌形态特征的未分化癌。由大小不一的多边形细胞组成,呈实性巢状排列,常发生大片出血、坏死和空洞形成。瘤细胞浆丰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癌细胞团周围常有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或癌周肺组织受肿块挤压,发生肺实变。透明细胞型易误诊为转移性肾腺癌。经纤支镜取得的小块组织,易误诊为分化差的鳞癌或腺癌。本癌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亚段支气管。发生转移较小细胞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小细胞癌多。 (五)细支气管肺泡癌又称肺泡癌,是一种分化较好的原发性腺癌,生长方式和临床表现比较特殊,故单独分类。好发于中年,男女发病率相近,约占原发性支气管癌的2%~5%。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慢性炎症引起的瘢痕和肺间质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而与吸烟关系不大。它的组织起源多数认为来自细支气管末端的上皮细胞,包括具有分泌浆液的无纤毛Clara细胞;也有认为来自Ⅱ型肺泡细胞。电镜检查发现瘤细胞浆内含有与Ⅱ型肺泡细胞相似的嗜酸性板层包涵体。本病有结节型与弥漫型之分。前者为肺内孤立性圆形灶,后者为弥漫播散小结节灶或大片炎症样浸润,可能由于癌细胞循肺泡孔(Kohn孔)或支气管直接播散引起,但也有认为是多源性发生。本病亦可引起局部淋巴结和血行播散,但较一般腺癌少见。典型的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较好,细胞呈高柱状,核大小均匀,无明显异形,多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丰富,呈嗜酸染色,癌细胞多沿支气管和肺泡壁生长,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内有粘液沉积。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多呈立方形,核大小不均,排列不整齐,可形成乳头向肺泡腔内突出。单发性肺泡癌的病程较长(可长达10余年),转移慢,手术切除机会多,5年生存率高,约80%。但细胞分化差者,其预后与一般肺腺癌无异。 (六)混合型肺癌近年发现不同类型癌细胞混合存在。Dunill报告(1986年)64例肺癌细胞类型(光镜与电镜对照),发现单纯一种癌17例,混合两种癌29例,混合三种癌18例。其中以腺癌与鳞癌混合较为常见。上海胸科医院报道362例原发性肺手术切除标本的光镜分类比较,超微结构分类中腺鳞癌55%,腺癌21.8%,鳞癌16.6%,小细胞癌和伴有非小细胞癌各占3.3%,与光镜组织学分类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光镜与电镜分类完全符合的仅41.7%。【肺癌的成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⑴吸烟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在欧美各国,肺癌的发生归因于吸烟的危险度在90%左右。80年代,上海市区男性肺癌归因于吸烟的危险度在70%~80%;女性肺癌约30%归因于吸烟与被动吸烟。吸香烟者的危险性比吸雪茄或烟斗者高,也比吸竹筒水烟和长竿烟袋者高。吸不带过滤嘴烟或高焦油烟的危险性比吸过滤嘴烟或低焦油烟者高。开始吸烟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肺癌的危险越大。烟龄60年者的肺癌死亡率要比烟龄20年者高出100倍左右。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存在于烟焦油中的多种致癌物质、放射性同位素,以及重金属元素等。烟草燃烧所产生的致癌物质有苯并芘、亚硝胺、β-萘胺、镉、放射性钋等。还有酚化合物等促癌物质。不吸烟的妇女因丈夫吸烟所致被动吸烟患肺癌的死亡率,要比丈夫不吸烟的妇女(无被动吸烟)高1~2倍。吸烟与职业的或环境的致癌因素同时对人起致癌作用时,其结果比单独因素所起的致癌作用相加还要大,称协同作用。吸烟与饮酒也起协同致癌作用。如果每天平均吸烟20支,吸了20年的烟民患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0倍。年龄小于20岁即开始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28倍。■⑵职业性致肺癌因素:在70年代,我国有些工业城市,在工厂集中的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高,当时有的城市已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认为与下列物质接触的职业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石棉、砷化合物、铬化合物、镍化合物、二氯甲醚、电离辐射、芥子气以及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类。被怀疑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因素有:铍、镉、铅、氯乙烯、丙烯睛、氯甲苯、硫代甲烷、玻璃纤维、矽尘、滑石粉、甲醛等,以及铸造、橡胶生产、电焊、建筑、油漆、某些农药生产和应用、石油提炼等职业。例如石棉工人死于肺癌者7倍于一般人群,而石棉工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50~90倍,这是吸烟与石棉起协同作用所致。■⑶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工业的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可污染厂矿内外的环境和大气。此外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煤、柴油、汽油以及柏油马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令人不安的是环境污染仍是导致城乡居民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城市中的肺癌发病有10%以上是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厨房内的油烟和煤烟污染,是引起不吸烟妇女患肺癌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室内装修所用石材、油漆、地板胶、塑料饰物、粘合剂等带来了室内污染。■⑷室内氡污染:氡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它是铀、镭经衰变而成的产物。氡的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只要是有氡的地方就会伴存着子体,氡及其子体危害人的健康。氡可通过地基、建筑物的缝隙、建筑材料结合处、管道入室部位松动处进入室内,建筑材料中也可能有氡逸入室内。我国制定的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标准为100贝克/立方米。1994年以来,我国调查了14个城市的1524写字楼和居室,发现氡含量超标者占6.8%,最高达596贝克/立方米。1990年,北京的地下室监测,有2.5%室内氡浓度超过200贝克/立方米。国际上认为暴露于300~500贝克/立方米氡浓度下的人群,其肺癌的死亡率是正常暴露水平下人群的2倍。有研究估计美国每年约有2.4万名氡致癌病例。认为在美国氡的危害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致肺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推算在各国所有的肺癌患者中,有5%~15%是室内氡暴露造成的。■肺癌的其它危险因素:肺部既往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但比起上述四方面因素,既往疾病史所发生的作用是较小的。某肺癌高发区居民血内硒的含量偏低。国内外研究证明,一定量的硒对于癌症有抑制与预防作用。■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内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多基因突变,使细胞多阶段受损和修复错误,最后引起癌变。已知癌基因ras、myc、Rb等和抑癌基因p53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居民接触环境中致肺癌因素后,大多数人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约20年~30年以上。医师们常用吸烟指数达400以上便进入了患肺癌的高危险期。吸烟指数=每天平均吸烟支数×吸烟年数,举例说,某人25岁开始吸烟,平均每天吸20支烟,吸了20年,(20支×20年=400),到45岁的时候便进入了患肺癌的高危险期。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特殊的症状。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与慢性吸烟性咳嗽相似,引不起患者重视。癌瘤在肺内逐渐长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肺内症状按发生频率为:①咳嗽,多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占各种症状的67%~87%。以咳嗽为始发症状的占全体病例的55%~68.4%。②咯血,出现于31.6%~58.5%的病例中,多数为间断发作,痰中带血丝或血点,大咯血少见。以此为始发症状的占病例总数1/3。一般人对痰中带血还是重视的,是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务必小心诊断,X线、痰脱落细胞学以及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检等都属常规检查,切勿掉以轻心。③胸痛占病例中的34.2%~62%,多数为隐痛,24%的病例以此症状开始。如果疼痛剧烈应考虑胸膜种植肋骨受侵等可能。④气短,出现在10%~50%的病例中,约6.6%的病人以气短开始,原因早期系肿物堵塞支气管造成肺段或肺叶不张,经过短期适应气短可能减轻缓解。如气管严重则提示胸腔或心包腔积液、气管或隆突受压或病变有广泛肺转移,病程已晚。⑤鼻腔鼻窦癌1,出现在6.6%~39%病例中,以此为始发的占21.2%。常为低热。原因是肿瘤阻塞支气管造成堵塞部远端节段、叶甚至全肺不张。如继发感染,也可鼻腔鼻窦癌1不退。这种阻塞性肺炎,有时X线表现如大叶肺炎,消炎治疗有时也能见效,病肺复张因而误诊为单纯肺炎。但往往隔些时候,在原来部位炎症复燃。节段性炎症反复出现于肺的某一固定部位,应提醒医务人员警惕此种炎症乃是表象,由肿瘤阻塞支气管腔的本质引起。肺癌病人出现剧烈胸痛,声嘶,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臂丛神经、交感神经、膈神经受侵疼痛麻痹,食管受压产生吞咽困难,心包填塞,剧烈骨痛,头痛,肝区疼痛等皆属肿瘤侵及各该脏器造成损害所致,均属晚期症状。【诊断】
1.X线诊断为诊断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包括透视、平片、体层、胸部计算机辅助体层(CT)、磁共振(MRI)、支气管造影等多种方法。由于CT具有高分辨能力,因而被迅速推广使用。过去曾经采用的支气管造影、肺动脉造影等已渐被其代替。临床实践中的原则是按上述排列次序由简而繁、由费用少到费用多地进行检查。CT的广泛应用始于70年代,它在了解病变之位置、与周围脏器之关系,胸膜小种植或少量积液、节段性肺不张、纵隔各组淋巴结肿大、肺仙微小转移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胸片,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肿大淋巴结并不一定等于转移,经常遇见炎性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cm,癌性转移淋巴结小于0.5cm者,故对单个肿大淋巴结只能存疑不能据以为手术禁忌。当然已经融合成团时则应该确诊为转移所致。普通胸片显示之病灶比较大(比实际体积略有放大,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其密度、边界、胸膜改变、中心液化等改变,故一定先照平片,有弄不清楚处再作胸部CT。腹部CT对于观察腹内诸脏器如肝、肾、肾上腺等有无转移非常有帮助。肺癌较早期的X线表现不①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②透视下深吸吸气时单侧性通气差,纵隔轻度移向患侧;③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④深呼吸时出现纵隔摆动;⑤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肺脓肿。普通体层片除更清晰地观察肿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外,还可了解较大支气管(肺段以上)的阻断、狭窄、外压、管内肿物等情况。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毛刺,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肺不张,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进可见肋骨破坏。肺泡细胞癌也称细支气管癌,较少见,且较多见于女性,孤立型常呈小片浸润,缓慢增长仍易误诊为结核,但仔细追随观察极可发现阴影持续增长,不管过程多慢,这一点仍是诊断肺癌的重要依据,切切不要因为生长迟移瘤或粟粒型肺结核难以鉴别。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检出率达60%~80%,通过光学纤维的照明放大图像使其阳性检出率远优于硬气管镜。检查时注意声带活支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动度以及各级(一般达4~5级)支气管口的改变如肿物、狭窄、溃疡等,并进行涂刷细胞学,咬取活检,局部灌洗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完全,也有报告9%~29%活检后并发出血。遇见疑似类癌并直观血运丰富的肿瘤应谨慎从事,最好避免活检创伤。3.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但阳性检出率不过50%~80%,且存在1%~2%的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确诊。为了提高检出率,从咯痰起始就要重视,首先教会病人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不是仅仅是唾液口水,必要时用药物刺激引痰。其次要在痰液新鲜时就挑样涂片固定,然后染色读片。4.经皮肺穿刺适应于外周型病变且由于种种原因不适于开胸病例,其他方法又未能确立组织学诊断,内科多用。胸外科因具备胸腔镜检、开胸探查等手段,应用较少。目前倾向用细针,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良性肿瘤则较低50%~74%。并发症有气胸20%~35%(其中约1/4需处理),小量咯血3%,鼻腔鼻窦癌11.3%,空气栓塞0.5%,针道种植0.02%~。5.纵隔镜检查1954年Harken等首先施行纵隔镜检查术,1959年Carlens等进一步完善技术,为现代纵隔镜检查术奠定基础。在胸骨上凹部作横切口,钝性分离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动脉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们的肿大淋巴结,先用细长针试行抽吸证明不是血管后,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取得活组织。综合大组病例部的阳性率39%。另有作者报道使25%的病例免去不必要的探查。但有的作者报告假阴性率达8%。这多半是由于转移淋巴结处于纵隔镜可抵达观察的范围之外。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行纵隔镜检查。操作在全麻下进行,约有0.04%的死亡率,1.2%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鼻腔鼻窦癌1等。6.磁共振成像(MRI)是新于CT的影像诊断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和定期中它能更清晰地显示中心型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它无需造影剂,借助于流空现象,能良好地显示出大血管的解剖,从而判断肿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压迫包绕血管,如超过周径的1/2,切除有困难,如超过周径的3/4则不必手术检查。肿瘤外侵及软组织时MRI也能清晰显示。7.骨显像或发射型计算机体层(ECT)由于骨病灶部血流增加,成骨活跃和新陈代谢旺盛,亲骨的99mTc-MDP(二甲基二磷酸)在骨病灶部位出现浓聚,它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故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度。8.正电子计算机体层(PET)应用2[18F]fluoro-2-deoxy-D-glucose(FDG)作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像(PET)可以发现意料不到的胸外转移灶。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隔内肉芽肿或其它炎性淋巴结病变中PET检查有假阳性发现。这些病例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证实。但是无疑PET能够使术前定期更为精确。【肺癌的综合治疗】■术前放疗其理论依据为:①清除手术区域以外的亚临床病变,如纵隔内的微小转移灶;②减小肿瘤体积以及与相邻结构组织间之浸润,增加榀资解剖的组织平面;③削弱肿瘤细胞的活力,减少局部种植和远处转移之可能。其预期的益处是提高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但是临床实践结果事与愿违,上述两目的皆未达到。所以术前放疗综合手术可以说没有使病人受益,临床上已不全为常规采用。■术中放疗医用放射性同位素(125I,222Rn)植入开胸控查不能切除的肿瘤中,取得满意的疗效,已由美国SloanKettering纪念医院的HilarisBS等医师报道。一组105例中,死亡率5%(52/105),两种同位素比较125I的肿物影消失率与局部控制率均优于222Rn。这种术中放疗的综合9组包括2128例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术后放疗对生存率有重要损害,其风险率为1.21(95%可靠间距1.08~1.34),这21%的死亡风险相对增加,相当于对2年生存率产生7%的损害,使其从55%减到48%。这种有害性,在Ⅰ~Ⅱ期N0N1病例中表现尤为突出。在Ⅲ期N2病人中的破坏作用不明显,报告的结论是术后放疗对根治切除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有害无益,因此不宜常规采用。报告也提到放射剂量及放射计划不影响结果,也就是说目前尚缺乏某一方案比其余的损害都小的依据。作者建议今后只需在Ⅲ期N2病例中继续试验研究。因为术后放疗在这些晚期病人中的作用。尚无定论,重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病例中作相同试验已无意义。■手术辅助术前、术后化疗1.术前辅助化疗70年代第一个实体瘤早期生殖细胞瘤应用化疗取得显著疗效,化疗后加用手术清除残存病变的综合治疗使生存率得到惊人的提高。这事实开启了肿瘤学家将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模式移用于其他实体肿瘤的尝试。多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有效后,所谓“新辅助”方法的临床试验迅速展开。最早的新辅助方案由多伦多(Toronto)小组道德试用在少数小细胞肺癌病例。多药术前化疗继以手术及术后巩固性放疗。回顾性对比此种综合疗法可以改善很早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美国肺癌研究组及其他医学中心将上经方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多药术前化疗含有铂化合物还加术前妄自尊大,对象是ⅢA病例。回顾性对比综合治疗改善了中数生存期及最终的生存率。随着更多的有效药物问世,单一诱导性化inductionchemotherapy)的有效率达70%,CR达10%。回性对比发现凡是有效且期别变早的病例,与过去相同期别的单一外科治疗病例比较其生存率均有提高。用诱导化疗作为试验组的随机分组Ⅲ阶段临床试验业已在3个小规模研究中取得结果。与单一手术组相比,其疗效有显著提高。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较早期临床ⅠB期(T2N0M0及Ⅱ期(T1N1M0,T2N1M0及T3N0M0)中诱导化疗综合手术是否有效。其次诱导化疗以多少个周期为适宜,目前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唯独对化疗有效,临床TNM分期下移(变早)的病例能得益。如果多药术前诱导的乐观结果在设计周密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将来大部分仍有根治切除可能的肺癌病例将接受此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2.术后辅助化疗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单药的尝试证明无效。用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相仿(环磷酰胺组24.9%,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组25.7%,对照组23.5%),以后用CAMP及CAP联合用药方案证明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延长手术后的无瘤生存期。尚待解答的问题是诱导化疗后,术后辅助化疗有无好作用■中医配合治疗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肯定的疗效。中医中药治疗按病人临床表现症状,脉象、舌苔、神色等应用辨证论治法用中药治疗肺癌,可使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免疫疗力提高。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肺癌患者采用中药方法治疗,可以起到减轻化疗、放疗后的副反应,增强患者对化疗和放疗的耐受性,使放化疗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前后放疗和化疗的效果。【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并称之为“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性药物不是将杀伤肿瘤细胞作为目标,而是将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这不仅能更加特异地作用于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而且还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近年来,在肺癌治疗中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易瑞沙,gefitinib)、厄洛替尼(特罗凯,erlotinib)、伊马替尼(格列卫,imatinib)、西妥昔单抗(爱必妥,cetuximab)以肺癌血管生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bevacizumab)、Zactima(ZD6474)、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多吉美,sorafenib)、血管内皮抑素(恩度,endostatin)【治疗的注意要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根治性切除到目前为止是惟一有可能使肺癌病人获得治愈从而恢复正常生活的治疗手段。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以下几条是肺癌的手术适应证:■1.临床分期为Ⅰ、Ⅱ及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T级不>3,肿瘤仅仅侵及膈肌、胸壁、胸膜、心包、接近隆突伴有全肺不张时。淋巴结上限为N2,同侧纵隔内有转移,而尚未扩到更远处时。M为0,尚无远处转移。■2.小细胞肺癌的适应证要求更来即分期限于Ⅰ及Ⅱ期。至于手术中始确立的N2病变,如果尚能达到根治性切除,则不应放弃手术的努力。小细胞肺癌术后一分律辅助化疗。■3.尚无细胞病理佐证的肺内阴影,根据病史、体检、影像学等表现癌的可能性较良性病变为大时,应该劝说病人接受手术探查,如开胸后宏观仍不能肯定性质可作快速病理或细胞学检查。我们的观点是对诊断不定的肺内块影应该取比较积极的态度,尽早手术探查。术中快速检查可以提供确切诊断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的可靠根据。即或是良性病变,予以局部切除范围的可靠根据。即或是良性病变,予以局部切除,既去了病又去了病人的思想顾虑,也是无可非议的。■4.虽然病期已经偏晚,T达到4级N达到3级,甚至M为1(如孤立的脑转移时)则对于无法控制的肺内并发炎症高热不退或肺不张影响到换气功能产生血氧合低下时,为了减状也可以施行姑息性手术,这已是万不得已的例外情况。手术禁忌征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已叙述如上,其手术禁忌证简言之即是超出了上述适应证期别的那些情况,如各种T4肿瘤已经侵入纵隔及于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或同一叶内另有结节,或有恶性胸液。N级别达到3,对侧肺门,纵隔、锁骨上、腋下等处淋巴结转移。已有远处转移,达肝、骨脑、肾上腺等处,M为1时。病人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严重的肺部慢性感染、肺气肿、通气换气功能低下、心功能不足、心衰、3个月以内的心绞痛发作史及或心肌梗死史,3个月以内的脑血管意外等。围手术期准备从医生诊断肺癌可能性并建议外科治疗而病人又接受了医生建议之时,外科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术前准备就应开始了。呼吸道护理肺癌病人多数为老年,因长期吸烟而有程度不等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合并症。因此劝说病人戒烟是头等重要的工作。一般晓以利害与手术之成败相联系,病人会合作而坚决不吸的。当病人已有老慢支,咳嗽有黄痰是或因肿瘤堵塞产生部分肺不张甚或阻塞性肺炎时,则应及早针对致病菌种的药敏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力争术前肺内炎症得到控制,体温不超过37.5℃。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雾化吸入的局部治疗也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有些病人肺结核感染的病人,术前应有两周的足量联合用药抗痨的准备,以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缺乏抗痨药物保护而引起结核感染复燃或低散。心理护理为了增强心脏功能,手术前可适当给予能量合剂(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维生素C、辅酶A、肌酐等),保护心肌。如有水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心律失常病人,视失常之种类而予以区别对待,房性室上性的心律不齐首先用洋地黄类药物,如效果不明显再换用奎尼丁或维拉帕米,室性早搏应用利多卡因。根据情况加用硝酸甘油类、丹参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还要给予氧治疗。为了增加心肺功能,可以指导病人进行登楼锻炼,即令病人以中常速度爬楼梯,由少及多,逐渐增加负荷。一般如果病人能够不停顿的步上三层楼,上来后呼吸不超过20/min,心跳不超过100/min,则病人大概能够耐受肺叶切除手术。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以下几个指标为手术禁忌或需慎重考虑:①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的50%;②第一秒末努力呼气量FEV1<1L;③血气分析PO2<9.3kPa。当FEV1>2.5L时,病人应能承受全肺切除,FEV1在1~2.4L之间时,手术应慎重考虑。【手术操作要点】肺癌手术治疗取得成功,主要依赖严密周详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者的熟练操作。在掌握肺门支气管、血管等解剖学的基础上轻柔准确地运用锐法为主的分离并妥善缝扎结切断相关血管及支气管。操作的原则如下:■1.全面探查了解外科肿瘤情况除了肿物的性状部位、外侵度,还要了解肺门、纵隔等处淋巴结有无肿大或融合成团。为确定有无转移必要时可行肿物及(或)ò徒岜郴罴臁H缬行匾夯蚩梢傻钠渌文诨蛐啬そ峤冢灿τ枰灾厥幼鞅郴罴欤匦肱懦琢隼┥⒌目赡埽簿褪桥懦”湟汛锏舰B或Ⅳ期,不适于手术切除的程度。■2.手术操作必须轻柔避免挤压揉搓肿块造成医源性血运播散。■3.静脉先扎原则实践证明以前提倡的先结扎切断肺静脉,以杜绝癌细胞流入体循环,扩散到全身是有些过分小心。静脉先结扎的病例其远期效果与先扎肺动脉支的无区别,后者还避免了切除肺组织内血液淤积的缺点。■4.血管分支的处理不能死记解剖课本中叙述的肺动脉分支数,因为个体变异极大。术者千万不要满足于结扎血管支的数字已符合书本描述,惟一表示结扎分支完毕的现象是主干回缩到肺门根部。还要注意有时存在极细的分支,解剖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出血。■5.肺静脉异常有些病人缺少下肺静脉,肺部回心血仅有一条上肺静脉的通路。其确切发生率不详,多发生在左肺,故在行左侧上叶切除时,必须确证下肺静脉之存在,以免发生单一肺静脉结扎切断后,余肺循环有来无回,肺组织高度充血、肝化,病人咯血不止,非再次手术切除不可。■6.支气管截端残余癌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22例N2病例中有3例中有3例残端阳性,无一例活到3年,135例袖式肺叶切除组中,术后检查切缘不净3例,其切缘与肿瘤之距离分别为1.5cm,2cm,2cm。在随访中还发现吻合口部复发者5例,由于病理检查无法都作连续切片,估计残端有残余癌的比率实际还要高于病理报告的统计。这些事实说明切缘距离肿瘤最好应超过2cm,不<1cm,如肉眼判断有怀疑时,应即刻送切缘的冰冻切片,若确有残余,应进一步截除之长度。在肺功能可以承受的前提下,甚至施行全肺切除术,力争达到根治的目的。【肺癌并发症】
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症状,其次是声嘶,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最终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 临床上需鉴别容易和肺癌相混淆的病证。肺结核病有咳嗽、痰血、胸痛、潮热等症状,经痰结核菌检查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肺炎病般发病较快,全身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治疗后,症状消失和病变吸收也较快。此外,还应与肺脓肿、肺炎性假瘤、纵隔肿瘤、支气管液囊肿和肺动静脉瘤等加以鉴别。【肺癌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肺癌症状缺乏特征性且较复杂,正如前述其影像学所见又与肺部一些常见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近似。实际上它还能造成继发的阻塞性炎症、肺化脓症及肺不张,故误诊率相当高,误治的结果是使相当一部分病人丧失了根治的机会。这样就要求专业工作者不但要熟悉肺癌各发展阶段的病理改变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还要掌握肺部常见疾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从各种貘似相同而实际有差别的主客观发现中,去伪存真,作出正确的鉴别。(一)结核病1.球形肺结核(结核球)是最需要与肺癌鉴别的肺常见病。有报告某结核病院收治460例肺癌中,45%误诊为肺结核。各型肺结核中又以球型结核病灶(俗称结核瘤)与类圆形周围型肺癌最易混淆。结核性球形灶多见于40岁以下年轻人,少见痰带血,血沉变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发现结核菌。外围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在影像学方面,结核性球形病灶多呈圆形,见于上叶尖或后段,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16%~32%病例可见引流支气管影指向肺门,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内缘光滑。外围型肺癌上下叶分布差别不大。上:下=1.8~3:1,多见结节状,有毛刺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2.浸润型肺结核一般比较容易与肺癌鉴别。但在一些外围腺癌病例,早期体积小,表现为小片浸润或索条,尤其是孤立型肺泡细胞癌,生长速度可以很慢。初起不易与之辨别。还有的肺癌早期X线所见仅为节段性肺不张或轻度阻塞性炎症,也容易与之相混,应反复多次查痰脱落细胞学,并试行抗痨治疗,密切随诊病灶之消长,系统而动态地进行分析。3.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右上纵隔气管旁。当炎症发作肿大并融合成团时需与中心型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鉴别,后者多见咯血及肺不张改变。4.粟粒型肺结核弥漫型肺泡细胞癌的影像学与之不易区别。一般粟粒肺结核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抗痨治疗能够逐渐将其缓解。弥漫型肺泡细胞癌痰中较易找到癌细胞。5.肺细胞合并肺癌肺结核与肺癌共存的机会在中国肺结核病较多的情况是并不少的。当治疗肺结核过程中有的病灶吸收好转,而另外病灶继续增长恶化时,应高度警惕两种病的并存。(二)肺内感染性疾病1.肺炎有时肺癌堵塞支气管造成远端阻塞性肺炎,与单纯肺炎甚至难鉴别。如不张肺组织内炎症加剧,甚至发展成肺脓肿,病人鼻腔鼻窦癌1咳嗽黄痰或大咯血,与单纯肺脓肿相似。如果发现在肺内同一部位反复出现炎症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如影像学肯定支气管有狭窄截断等可以确诊。2.中叶综合征为中叶不张有慢性炎症或伴有疣子8。造成不张原因是中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因炎性肿大挤压中叶支气管造成管腔狭窄通气受阻。当炎症得至控制,淋巴结缩小不再压迫气管而通气时,不张之肺泡不能复张。不张肺内炎症有反复,病人间歇出现鼻腔鼻窦癌1,咳黄痰或咯血。一般多见年轻人且病史长者。如果病人年老病史短,肺门区有结节影时应怀疑肺癌这可能。需时一步作FOB等检查以确诊。总之肺内孤立良性病变的鉴别点为:①2年病灶不增大;②病灶内可见良性钙化。【肺癌病人的食物护理】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癌症,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二位。一般肺癌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早期可有咳嗽、气急、痰中带血等炎似结核的症状,晚期病人可有发烧、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液质。早中期的肺癌病人,其消化系统功能是健全的,在临床诊断后,应抓紧时间给机体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液质的出现。如果在临床治疗以前营养素被充的较充分,机体状况较好的病人对化疗、放疗的耐受力较强,治疗效果赤较好;同样机体状况较好的病人较营养状况较差的病人更接爱手术治疗并能较快的康复。所以早中期肺癌病人在消化吸收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快可能补充各种营养素,如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针对肺癌病人咳嗽、咳血等症状,祖国医学有许多养阴润肺和止咳止血、收敛的药方和食方,例如有养阴润肺功有和食物有杏仁海蜇、百合、荸荠等,而藕节、莲子、柿子、鸭梨、山药、百合、白木耳等都有止咳、收敛止血的作用。根据民间的验方,肺癌病人还可以吃蛤蚧、龟板膏、龟肉、糯米等滋阴补养的食品。 同消化道肿瘤比较,肺癌病人的饮食应是比较好解决的。除上述中医中药的滋补食品外,肺癌病人宜选用牛奶、鸡蛋、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等,可以尽量增加病人的进食量和进食次数。注意:肺癌病人应忌腥油腻食物,禁忌辛辣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肺癌的预防】■一、肺癌的一级预防关于肺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比较充分,主要包括吸烟、环境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并且肺癌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缺乏有效的二期预防措施,故对肺癌的预防应把一级预防放在第一位。★(一)控制吸烟如前所述,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虽然有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实施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但还很不完善,同时,人们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足,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尤其在北方仍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吸烟。因此控制吸烟是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①加强宣传,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群众中开展吸烟有害健康、防癌就要坚决不吸烟和戒烟的健康教育。从小学开始在课程中加进吸烟危害健康的内容。医务人员、学校的教师、文艺体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不吸烟,作为广大群众的榜样。②通过制订法律和相关条例,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售烟给未成年人、禁止做烟草广告。③提高烟税和卷烟的价格。★(二)改善环境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是预防肺癌的另一重要手段,这方面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的参与:我国生态大环境的改变要依靠国家政府部门加大生态环保力度,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对于预防肺癌和其他有关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环境的营造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自身的努力,如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预防吸入有害气体等。★(三)开展劳动卫生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①政府部门对工矿企业要监督管理。②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烟雾,降低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已知致癌因素。③加强个人防护,生产时注意正规操作,生产后换下工作服,洗淋浴,工作服不带回家。④定期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允许标准,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⑤定期查体,如发现与职业有关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应及时治疗,并调离有致癌因素的职业环境。★(四)饮食预防与化学预防肺癌的化学预防旨在通过使用药物、食物或营养成分来干预癌前病变,预防肺癌发生和分化逆转肿瘤细胞来达到预防和控制肺癌的目的。研究证实多吃各种绿叶蔬菜和番茄(西红柿)对预防肺癌有明显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观察到蔬菜中的黄体素(Lutein)、番茄红色素(Lycopene)和吲哚(Indole)及其它蔬菜成分对人体有抗癌作用。齐勒(Ziegler)等发现十字花科蔬菜(如油菜、菜花菜、卷心菜、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芜青等)对肺癌的防护作用非常突出。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在云锡矿工肺癌的研究中,除发现与上述相同结果外,还发现葱蒜类对肺癌的防护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类胡萝卜素及其复合物。在该矿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多吃豆腐,适量吃肉类和蛋类也有防护作用。维生素A能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维持上皮组织正常代谢,阻断细胞癌变过程,能加速细胞核DNA修复,对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格拉汉(Graham)在夏威夷多民族人群中研究发现,每月摄入维生素A少于25000国际单位者,患肺鳞癌的危险性高于每月摄入大于15万国际单位者。维生素A的衍化物和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预防肺癌更引起注意。湖南肿瘤医院1989年报告,在湖南两个矿于1984年应用国产维胺酯(RI)和维胺酸(维生素A的衍化物)治疗痰细胞中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血液内免疫球蛋白IgA和IgM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肺癌发生率为1比4,且增生细胞平均级别下降,提示本品在化学预防上有一定疗效。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食和血浆中?-胡萝卜素含量和肺癌发生率呈负相关,一些动物实验中也可观察到?-胡萝卜素可以抑制癌变,但美国NCI资助的两项?-胡萝卜素预防肺癌的研究表明其会增加吸烟者肺癌发生率,因此目前不提倡补充过量的?-胡萝卜素以预防肺癌。二、肺癌的二级预防肺癌初筛及早期诊断主要应用X线检查(透视、胸小片、胸正侧位片、断层片、CT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美国曾在70-80年代进行过三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评价痰细胞和X射线检查在肺癌普查中的作用,由于不能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而不主张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但目前尚缺乏证据证明这些筛查或早期诊断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因此不宜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筛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研究的开始,许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通过寻找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常见肿瘤的筛查、早诊、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治疗都已逐渐成为可能,从而达到预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并对患者进行早诊早治。三、肺癌的三级预防虽然近年来在肺癌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但由于目前缺乏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能为肺癌患者快速作出正确诊断的方法,一等到病理诊断时多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早诊早治的机会,以及肺癌自身的特点,故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仍较低,一般低于15%,三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尽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肺癌是可以预防的,尽管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已暴露于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人口基数太大,我国的肺癌死亡率将继续上升一段时间,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预防为主,相信对肺癌的防治会有更大的作为的。【肺癌的中药治疗】【品名】红豆杉枝叶本品为红豆杉干燥的枝或叶(阴干)。【性状】灰褐色或暗褐色,气香,味苦【作用与机理】红豆杉所含的紫杉醇属有丝分裂抑制剂或纺锤体毒素(Spindlepoison),和目前常用的化疗药作用机理不同,它是诱导和促进微管的装配。紫杉醇具有聚合和稳定微管的作用,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牢牢固定,使癌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功能与主治】红豆杉枝叶适用于糖尿病及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肝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的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的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用法用量】红豆杉枝叶每天8到15克,置砂锅中。加一升(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