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2000年第1期第16卷专科护理
作者:曾咏梅 黄水英 李柳芳 张扣兴
单位:曾咏梅(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黄水英(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李柳芳(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张扣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内科,广东 广州 510630)
关键词:肺心病;肺性脑病;临床观察;诱因;护理
摘要:对46例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肺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肺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不畅是引起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肺性脑病发生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1-0017-02
ClinicalObservationandNursingCarewithPulmonaryEncephalopathyinEarlyPhase
ZENGYong-mei,HUANGShui-ying,LILiu-fang,etal.
(TheInternalMedicine,ThirdAffiliatedHospital,SunYat-sen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China)
Abstract:Byobservating46patientswithpulmonaryencephalopathyintheearlyphase,theobservationmethodsandcontentsforthisdiseaseweresummarized.Byanalysingtheinducingfactorsofpulmonaryencephalopathy,respiratoryinfectionandairwayobstructionwerethemaininducingfactors.Thus,themeasurestosafelynursethepatientswithpulmonaryencephalopathyintheearlyphaseandpreventthepulmonaryencephalopathyareproposed.
KeyWords:corpulmonary;pulmonaryencephalopathy;clinicalobservation;inducingfactors;nursingcare
肺性脑病常发生在呼吸功能严重不良的基础上,因镇静剂应用与给氧不当及肺部感染而诱发。因而,对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本科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38例次,其中观察到为早期肺性脑病的患者46例次。年龄53~99岁,平均年龄68.3±7.7岁。
2 临床观察
2.1 熟知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生活习惯、行为、语言、家庭情况等,以便于观察。
2.2 肺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多数肺心病患者发生肺性脑病前都有睡眠昼夜倒错或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见表1。
表1 46例肺性脑病患者的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例数百分率(%)脾气性格改变 暴躁,烦躁不安2963情绪反常 表情淡漠、抑郁、少言1736.9 兴奋抑郁交替出现1634.7行为错乱 随地大小便613 不穿衣裤36.5 打骂人1430.4睡眠节律紊乱、昼夜颠倒3678.2定向力下降、走错病房或病床817.4讲话吐词不清、多语、胡言乱语1123.9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尤其是夜间。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则要考虑到早期肺性脑病的可能,及时寻找诱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2.3 确诊后的护理
2.3.1 积极寻找诱因,进行必要的护理。46例肺性脑病患者大部分可寻找到诱因,见表2。
表2 46例肺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诱因例次百分率(%)呼吸道感染4393.4气道不畅2656.5电解质紊乱1021.7使用镇静剂36.5强力利尿药24.3氧疗不当48.7其它510.7从表2可看出,引起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气道阻塞。但医源性因素如氧疗不当,使用镇静药、利尿药亦占了一定的比例。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2.3.1.1 严格控制感染,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医生选用抗菌药物主要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和经验用药。其中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是最合理的,因此,一定要配合医生准确及时地收集标本。抗菌药物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有些抗菌药物是浓度依赖性药物,如氨基甙类药物。此类抗菌药物1天1次即可,使用较方便。但有些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需q8h给药,甚至q6h,故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给药时间给药[1]。用药时要现配现用,以保持药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人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及时排出。对痰量多而又无力咯出者,应协助病人咳嗽,防止窒息并禁用强镇咳剂。卧床病人应定期做深呼吸运动,协助翻身拍背,使无效咳嗽变为有效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咯出者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及化痰药物,协助医生通过支气管纤维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
2.3.1.3 电解质紊乱在肺性脑病的诱因中占了重要的比例。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患者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有消化道并发症出现如呕吐、腹泻、应用了利尿药等。因此,对肺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及时做好诊断和处理,包括合理安排输液,补充电解质,及时用鼻饲补充有关电解质等。
2.3.1.4 肺心病患者经常出现浮肿,同时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晚上睡眠差。此时一定要慎用利尿药和禁用镇静药。否则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呼吸抑制,诱发肺性脑病的发生。碰到此种情况,作为护士不能机械地执行医生的医嘱,可提醒医生,使医生作出权衡利弊的考虑。
2.3.1.5 氧疗不当是肺性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氧疗不当大部分是由于病人家属对吸氧的错误认识,认为吸氧浓度越大越好,从而造成呼吸抑制。故对肺心病病人的家属亦需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宣教。
2.3.2 对出现肺性脑病早期症状患者应及早认识,尽快告诉医生。对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错乱、情绪反常,在做好监护的同时,配合医生做适当的处理。
2.3.2.1 加强安全防护[2]。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病房,避开窗边,以免出现意外。去除病房内的不必要的设备和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绳子,以免伤人和自伤。
2.3.2.2 对于出现早期肺性脑病症状的患者,除进行必要的监护外,需及时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病情,让家属配合治疗,并请家属陪护。同时派专职护理人员守护。
2.3.2.3 医护人员在患者出现脾气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暴躁时,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并配合必要的治疗,切不可用镇静剂使患者安静,否则会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进入昏迷。本组病例中有3例因注射镇静剂,使患者肺性脑病加重。
作者简介:曾咏梅(1968~),女,主管护师。1987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卫校,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夜大高护班。1987年至今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工作。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3.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78~79.
收稿日期:1999-09-15
修回日期:199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