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08-5-0510:33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作者:刘洪彬 秦中迎刘洪彬 秦中迎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医院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1期,授权环球中医网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方法探讨。方法:中医手法复位后于肱骨内外髁处打入交叉克氏针、小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结果:术后无明显肘内翻、肘外翻畸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比较有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传统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肘部内外翻畸形是其主要病发症。近年来我科在此基础上打入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例,口服桃红四物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6例,均选自2003年2月--2006年4月急诊在我院就诊的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为14岁,平均7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其中尺偏型11例,桡偏型7例,屈曲型8例,伤后就诊平均时间为1小时―2天,平均12小时。其中口服汤剂者18例。
1.2治疗方法:
以伸直型为例,全部患儿均采用基础麻醉加臂丛N阻滞,取仰卧位,消毒,辅无菌巾,患肢外展,采用中医手法整骨复位后,于肱骨内外髁处各取1cm切口,交叉打入克氏针一枚,C型臂透视克氏针长短适宜后,内置引流条二枚,缝合一针包扎,用小夹板外固定于屈肘位约90度。术后第二天,桃红四物汤加减,连续服用二周。
2.结果:
术后4―5周去除小夹板,行肘部功能锻炼,6―7周拨除克氏针。随访6个月至2年,根据肘关节有无畸形做为评定标准优:无肘内翻和肘外翻畸形23例,占82.3%;良:偏肘外翻2例,偏肘外翻1例,占17.7%;差:0例,优良率达100%。其中服用汤剂的患者拨针时间提前12天左右,术后功能明显好于不服用汤剂者。
3.讨论:
3.1中医手法整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肘骨髁上骨折手法简洁,效果良好,但固定不牢所形成的肘内翻、肘外翻是其主要并发症,采取微创技术,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儿及家属易接受,同时克氏针内固定牢固可靠,不易形成肘部内外翻畸形的发生[1]。
3.2小切口手术,内置引流条,能有效地引流出淤血,避免患肢因室筋膜综合症引起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3.3肘关节屈肘位约90度功能位外固定,严禁肘关节过屈,否则将影响前臂血运,易形成室筋膜综合症发生。
3.4该治疗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切开复位手术造成的副损伤,没用剥离骨膜,同时固定牢固可靠,所以骨折愈合快,拨钉早,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3.5骨折初期,相当于炎症期和修复期的第一阶段。因筋骨脉络反复损伤,气血受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辩证录接骨门》指出:“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去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因骨折早期以瘀血为主要病理表现,而桃红四物汤中,当归补血、活血;地黄补血为主;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瘀为主,适合于儿童服用。但由于儿童年龄小,多数病人拒绝服用汤剂,经过反复做病人家属工作,8岁以上儿童中有18例坚持服用了汤剂。由于中药活血去瘀作用,能及早地消除骨折早期的血肿,能明显的加快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赵定麟主编骨科学理论与新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75
本文原载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1期,授权环球中医网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进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圈互动、交流:http://www.gltcm.cn/mygroup-151.html
欢迎进入中医师承圈互动、交流:http://www.gltcm.cn/mygroup-85.html
欢迎进入中医药文化圈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