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肱骨髁上骨折

I2010年外科医师考试骨外科辅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2009-12-06 www.hot023.cn A +

2010年外科医师考试骨外科辅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9年10月29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外主治医师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把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习资料整理如下,请参考:

  (一)解剖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

  在肱骨髁内、前方有肱动脉、正中神经经过。在神经血管束的浅面有坚韧的肱二头肌腱膜,后方为肱骨,一旦发生骨折,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在肱骨髁的内侧有尺神经(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外侧有桡神经,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侧方移位而受到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桡侧或尺侧移位未得到纠正,或骨折线经过骺板造成了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

  (二)分类、临床表现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多为间接暴所致,患者多有摔倒手着地的外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曲位。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同时可以伴有侧方移位,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此骨折近段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或刺伤肱动脉,再加上组织水肿、局部肿胀,容易会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前臂肿胀程度,桡动脉搏动。

  (三)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伤口较小的开放性骨折,污染不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受伤后,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后凸起,骨折端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后患肢处于屈曲状态,起到保护作用)。查体肘上方压痛,肘后可触到骨折端。X线可见近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同时可以伴有侧方的移位。

  治疗:基本同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干骨折是骨外主治医师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把肱骨干骨折的复习资料整理如下,请参考:

  (一)解剖

  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此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是最容易损伤桡神经的肱骨骨折。

  (二)病因及分类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

  骨折段的移位取决于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以及肌肉的牵拉方向等。骨折线同肌肉附着点的关系不同,会引起不同方式的移位。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的骨折,近折端受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外、向前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

  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和不恰当的处理可以造成分离移位和旋转移位。

  (三)临床表现、诊断

  受伤后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查体可以发现假关节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尤其是虎口区。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四)治疗原则

  大多数肱骨干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

  切开复位的手术指征: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②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④陈旧骨折不愈合;⑤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⑥同一肢体有多发骨折;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骨折。

上一篇:2010年外科医师考试骨外科辅导:桡骨头半脱位,肘关节脱位
下一篇:2010年外科医师考试骨外科辅导: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与“医药卫生类考试”相关的考试宝典下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