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20例疗效分析首席医学网2005年01月28日13:43:58Fri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阮文华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关键词】骨折
自1990年9月~2003年11月,我院收治肱骨髁上骨折20例,经采用手法整复、石膏托固定法、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法、尺骨鹰咀骨牵引法治疗,均得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32岁,其中6~13岁肱骨髁上骨折19例,32岁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例。尺偏型骨折5例,桡偏型骨折11例,无明显移位4例,粉碎性骨折2例,手法1次整复满意者11例,经2次整复满意者2例,手术交叉克氏针内固定5例,尺骨鹰咀骨牵引治疗2例。
1.2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患者均有典型扑跌外伤史。一例32岁患者由直接暴力所致。肘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检查时可见局部肿胀,就诊较晚者皮肤发亮或有张力性水泡形成。骨折部位周围明显压痛(+),移位明显者呈靴状畸形,肘关节呈半屈位,X线示:近端向前,远端向后重叠移位,本组18例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例为粉碎型肱骨髁上骨折。
1.3治疗方法
1.3.1手法复位患者仰卧,在臂丛或者复合麻醉生效之后,一助手握住患者上臂,另一助手握住患者腕部,两助手对抗持续牵引4~6min,纠正重叠移位,然后术者双手压挤压断端内外侧,矫正尺偏或桡偏移位后,术者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动尺骨鹰咀向前,同时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并让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端复位的骨擦感,对尺偏型骨折复位,将前臂向桡侧伸展,稍有桡偏以预防肘内翻畸形。
1.3.2手术治疗患者仰卧,在臂丛或者复合麻醉下,常规消毒铺巾后,取肘关节外侧切口约4~6cm,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至骨折端,避免损伤桡神经及肘前血管,将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分别从肱骨内、外髁进行交叉固定骨折、活动肘关节,查交叉克氏针固定牢固,骨折解剖复位,术毕石膏托固定。 1.3.3骨牵引治疗患者平卧骨科床,在患肢粉碎性肱骨髁上骨折,作尺骨鹰咀骨牵引、利用滑轮装置与人体作对抗悬吊牵引,并加强肘关节的功能锻炼,逐步达到边牵引边复位,定期床边复查X线,使骨折满意愈合。 1.3.4药物治疗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并重用祛瘀,利水、消肿类药物,出现张力性水泡肿胀较明显者,可适当给抗感染、脱水剂治疗,骨牵引者可给中药伤膏外敷,以促进活血化瘀,骨痂生长。 1.3.5疗效标准优:肘屈伸活动受限10°以内,携带角无明显改变,良:肘屈伸活动受限11°~20°,携带角5°以内者;差:肘屈伸活动受限30°以上,携带角改变在10°以上者。
2结果 本组20例中,经4周随访,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携带角<5°),19例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全部正常。 3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7.5%[1],且髁上部位在结构上较薄弱,为松质骨及皮质骨连接处,为骨折好发部位,此类骨折多为儿童。攀爬高处跌下及奔跑跌倒伤,伸直型为多见,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0%[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有可能影响儿童骨骺的正常发育和肘关节的功能活动,笔者认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以手法复位为主,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背侧骨膜较完整,通过屈曲固定,既可以使断端紧密连结,又不易移位,加速骨折愈合,手术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一般是在手法整复失败后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本组手术内固定治疗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既不能手术内固定治疗,又不能采用石膏托固定达到满意复位效果,所以采用尺骨鹰咀骨牵引治疗,愈后良好。
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多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在手法整复中,要加以注意,石膏固定于前臂外旋位掌心向上纠正旋前移位,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以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尚天裕.中华接骨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
作者单位:230001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11-19)(编辑秋实)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