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F1.功能性便失禁诊断标准*
1.年龄至少4岁的个体,反复发生不能控制地排出粪质,并符合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
a.肌肉神经支配和结构正常而功能异常;
b.括约肌结构和(或)神经支配轻微异常;
c.排便习惯正常或紊乱(粪便储留或腹泻);
d.心理因素;
2.排除以下所有情况:
a.由以下病变所致的神经支配异常:颅内(如痴呆)、脊髓或骸神经根病变或混合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或全身性外周或自主神经病变的一部分
(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b.与多系统疾病相关的肛门括约肌异常(如硬皮病);
c.结构或神经性异常被认为是便失禁的主要或基本病因。
*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F2a.慢性肛痛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痛;
2.发作持续至少20min;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直肠痛,如缺血、炎症性肠病、隐窝炎、肌肉脓肿以及肛裂、痔疮、前列腺炎和尾骨痛。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
符合以上标准
F2a1.肛提肌综合征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肛痛症状标准,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有压痛
F2a2.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肛痛症状标准,但向后牵拉耻骨直肠肌时无压痛
F2b.痉挛性肛痛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反复发作的局限于肛门或直肠下段的疼痛;
2.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
3.发作间期无肛门直肠痛。
*用于科研目的时,必须有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而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价时,症状符合以上标准可少于3个月
1.患者必须满足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在反复尝试排便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以下至少两点:
a.根据球囊排出试验或影像学检查,存在排出功能受损的证据;
b.测压法、影像学或肌电图检查发现盆底肌(如肛门括约肌或耻骨直肠肌)收缩不协调,或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20%;
c.测压法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推进力量不足。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F3a.排便协同失调诊断标准
在尝试排便过程中,盆底收缩不协调,或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20%,但有足够的推进力量
F3b.排便推进不足诊断标准
在尝试排便过程中,推进力量不足,伴或不伴不协调收缩或肛门括约肌松弛<20%
G.新生儿/婴幼儿功能性疾病3周至12月龄的健康婴儿,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每天反食两次或两次以上,持续3周或3周以上;
2.无干呕、呕血、误吸、呼吸暂停、发育停滞、喂食或吞咽困难,或体态异常。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至少3个月:
1.腹肌、横隔和舌反复收缩;
2.胃内容物反入口中,然后吐出或重新咀嚼吞咽;
3.符合以下3点或3点以上:
a.3-8月龄时起病;
b.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或抗胆碱能药、手法抑制、饮食方案改变以及管饲或胃造口术喂养无反应;
c.不伴恶心或不适表现;
d.不发生于睡眠中或婴儿与环境中个体有交流时。
必须符合以下两点:
1.2个或更多周期的剧烈恶心和持续呕吐,或干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回复正常健康状态,持续数周至数月。
出生至4月龄的婴儿,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阵发性易激惹、烦躁或哭闹,开始或停止无明显诱因;
2.每天发作持续3h或3h以上,至少发生1周,每周至少3天;
3.无发育停滞。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每天反复无痛性排便3次或3次以上,粪便量大、不成形;
2.症状持续4周以上;
3.6-36月龄时起病;
4.排便发生于清醒状态下;
5.如果热量摄人充足,不会出现发育停滞。
小于6月龄的婴儿,必须符合以下两点:
1.成功排出软便前用力或哭闹至少10min;
2.无其他健康问题。
婴儿至4岁幼儿,至少符合以下两点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
2.能自已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发生一次便失禁;
3.有粪便过度储留史;
4.有排便疼痛或费力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有大块粪便堵塞厕所管道史。
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排出大量粪便后,伴随症状很快消失
H.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H1a.青少年反当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反复无痛性反食和重新咀嚼或吐出食物:
a.进餐后不久即发生;
b.不发生于睡眠期间;
c.对胃食管反流标准治疗无反应;
3.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1b.周期性呕吐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两个或更多周期的剧烈恶心和持续呕吐,或干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回复正常健康状态,持续数周至数月。
H1c.吞气症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至少两点:
2.因胃肠道内气体致腹胀;
3.反复暖气和(或)排气增加。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2a.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上腹部(脐上)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
2.排便不能缓解,或与排便频率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即非IBS);
3.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2b.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腹部不适(非疼痛性不适感)或疼痛,至少25%的时间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
a.排便后改善;
b.发病伴排便频率改变;
c.发病伴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2.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2c.腹型偏头痛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突发性剧烈急性脐周痛,持续1h或1h以上;
2.发作间期正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3.疼痛干扰正常活动;
4.疼痛伴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
a.食欲缺乏;
5.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过去12个月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H2d.儿童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间断或连续发作的腹痛;
2.不满足其他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3.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必须有至少25%的时间存在儿童功能性腹痛,并符合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
1.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2.伴躯体症状,如头痛、肢痛或人睡困难。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3a.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
至少4岁的儿童,必须符合以下两点或两点以上,且不满足IBS的诊断标准:
1.每周于厕所内排便}2次;
2.每周至少发生一次便失禁;
3.有保持体位或过度克制排便史;
4.有排便疼痛或费力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有大块粪便堵塞厕所管道史。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每周至少发作一次
H3b.非储留性便失禁诊断标准
至少4岁的儿童,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每月至少一次在不适当的公共场所排便;
2.没有炎症、解剖学、代谢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
3.没有粪便储留的证据。
*诊断前至少2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