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感染不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应治疗。后天获得性感染凡有症状者,特别是病情严重、免疫力差的急性感染患者与免疫缺损、器官移植、或采用皮质激素者,均应治疗。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在妊娠22周以前感染者,应考虑治疗性人工流产,围产期受染者应积极治疗,直至分娩。在此期间,宜用不同药物交替使用。
乙胺嘧啶(purimethamine)与磺胺制剂联合应用,为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药。二者有协同作用。对滋养体有抑制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治疗后能使抗体效价下降,但对包囊无效,故易复发,因而疗程要长。乙胺嘧啶第一日剂量,成人为50mg,小儿为1.0mg/kg,分2次服。第2日起减半,一次服。磺胺制剂中磺胺嘧啶(SD)最常用,剂量成人每日4.0g,小儿每日100mg/kg,分4次服,疗程一个月,必要时可延长。乙胺嘧啶具有可逆性骨髓抑制作用,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故服药期间应检查血象,包括血小板计数,每周1~2次,如毒性反应严重则暂停治疗,并服用甲酰四氢叶酸,每日15mg,待恢复后再继续乙胺嘧啶治疗。治疗期间同时采用甲酰四氢叶酸日6.0mg,分次服,可减少毒性作用。又因乙胺嘧啶有致畸作用,故孕妇尤其是早孕妇女不宜应用。SD须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
眼弓形虫病需用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合并乙胺嘧啶治疗,第2个月用SD。眼周注射氯林可霉素(clindamycin),对急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有效。
复方新诺明(SMZco)服法日2次,成人及12岁以上的儿童,每次2片(每片含SMZ400mg,TMP80mg),6~12岁1/2~1片,2~5岁1/4~1/2片,2岁以下为1/4片。疗程1个月,疗效相当或优于乙胺嘧啶与SD,其毒性较低。
螺旋霉素(spiramycin):剂量成人每日2~4g,儿童每日50~100mg/kg,分4次服,连服3周后间隔1~2周,可再服用,效果良好。免疫缺损病人患弓形虫病者可用此药。本药于服用后,在胎盘等组织中浓度较高,又无致畸作用,因而适用于孕妇。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乙胺嘧啶或SD合用。其毒性小,副作用少而轻,可有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偶有肝功受损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过敏反应。
1、开展卫生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群众对弓形虫病的认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水源、粪便及禽畜的管理。不吃生肉及不熟的肉,蛋及乳类。不要与猫、狗等动物接触。孕妇家不要养猫,更不要抱猫玩耍,与猫密切接触。病人和有病动物的胎盘或流产、死产胎儿要消毒、火化或深埋。对易感人群,如屠宰场及肉类加工人员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和定期检测血清抗体,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妊娠前,若染色试验阳性,IgM阴性,提示已经受染,并已具备保护性免疫力,待妊娠时不会传给胎儿,但如果抗体效价≥1:1024,提示有活动性感染者,应给以治疗。血清抗体阴性的孕妇是易感人群,最需注意避免感染弓形虫病,以防止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孕妇应定期检测血清抗体。首次检测孕期为10~12周,阴性者则须在20~22周复查,不论首次还是复查,如能确定孕期内受染,则应考虑治疗性人工流产为妥,本措施可以预防将近50%的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复查阴性者,应于接近足月或足月时,进行第3次检测。如果首次检测IgM阳性,示为最近感染。如果首次染色试验阳性,而IgM阴性,则不需复查,因为这些妇女的急性感染率很低(可能<0.2%)。围产期诊断除血清学检测外,在孕期20~24周有条件者,可取羊水接种小白鼠分离原虫,同时也可反复进行胎儿B超检查,观察脑室是否逐渐扩大。结合以上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并给以药物治疗,直至婴儿出生。当今,法国与澳大利亚对妊娠胶及孕期,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早已列为常规检验。在法国已证明,治疗孕妇可降低出生时的亚临床感染率。他们强调治疗孕妇的重要性,乃因为出生时的亚临床感染。可以引起长时期的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