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腺瘤为肝细胞良性增生,通常发生于正常肝脏内。几乎无一例外的为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其病情发展慢,病程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当肿瘤逐渐增大,压迫邻近器官时,可有明显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恶心、食欲减退、微隐痛等。肿瘤表面光滑、质硬,多无压痛。如发生瘤内出血,则可出现右上腹疼痛、贫血、黄疸和畏寒、鼻腔鼻窦癌、上腹痛等。如腺瘤破裂出血,则会出现急腹症,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术前诊断十分困难,在影像检查中常表现为肝占位性病变。但本病发展慢,病程长,自觉症状轻,病人全身情况好。
肝细胞腺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混合型腺瘤。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构成。肝腺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而胆管囊腺瘤可发生恶性变。
2、胆管腺瘤和胆管囊腺瘤。来自胆管上皮。
3、肝细胞腺瘤(肝腺瘤)。来自肝细胞。
肝细胞腺瘤多见于成年女性。本病与生育期妇女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
肿瘤一般为单发,多为圆形,被覆被膜,大小不一,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体积稍大,可有空泡形成。间质为纤维的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
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肿瘤大时,出现腹部肿块、腹胀及钝痛。合并出血则可产生出血性休克。
1.超声表现:
显示边界清楚的回声增强区,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其内可见更强的回声斑点。
(1)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出血、钙化可为不规则高密度,边缘光滑,周围可见“透明环”影,常为特征性表现。病理基础一般为是由瘤周被挤压的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增加而致。
(2)增强:早期可见均匀性增强,之后,密度下降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晚期呈低密度。其瘤周之透明环无增强表现。
(3)肿瘤恶变可呈大的分叶状肿块或大的环死区,偶尔可见钙化。
需与肝细胞癌鉴别。肝细胞腺瘤增强较为均匀,无结节中结节征象,也无被膜之环形增强征象。
肝细胞腺瘤。CT平扫(上图)示右肝类圆形略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箭头),边缘光滑,上缘可见“透明环”,密度均匀。增强(下图)示肿瘤轻度增强,仍显示低密度,内部有小灶状低密度,平扫所见“透明环”为受压之血管与肝交界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