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患者在心肺功能正常情况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肺部,引起以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常常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如低氧血症、肺水肿等。
病因
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较多,如严重创伤、严重感染、严重休克(特别是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溺水、吸入刺激性气体或胃内容物、大量输血、坏死性胰腺炎、药物中毒等。以上因素均能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的急性损伤,造成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除了会出现相应的原发病的症状(感染、中毒等)外,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肺损伤早期,患者出现呼吸加快,气促加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感觉呼吸时胸部被紧箍,吸气费力,还出现口唇、指甲发青紫,常常伴有烦躁、焦虑、多汗等。
2、体征及检查
――肺部体征:发病早期肺部体征可能不明显,仅听到呼吸音增强。随着病情加重,可听到哮鸣音或少量水泡音。
――X线胸片检查:肺损伤初期,仍可见清晰的肺部轮廓,或仅见肺纹理增多。随着病情发展,肺部出现斑片状阴影,逐渐融合成大片状浸润性阴影。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
治疗
目前,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应及时改善患者严重的缺氧症状,避免发生或加重多脏器功能损害;同时还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及其病因,避免炎症反应对肺造成进一步损伤。
1、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
肺损伤早期,患者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如症状未有缓解,应合理、适时地应用机械通气,并注意选择合理的通气模式。利用机械装置产生的气流和提供的氧浓度,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等,来提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改善低氧血症。
2、原发疾病的治疗
对于有感染的患者,应控制感染,尽快找出感染病灶,针对病原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严重创伤的患者,应及时处理外伤及止痛、止血等;溺水的患者,应迅速清除呼吸道积液及污物等等。
3、消除肺水肿
在保证正常血容量和稳定血压的基础上,应严格观察液体的出入量。防止由于液体输入不当,造成液体继续渗漏入肺间质,从而加重肺水肿。
>>